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姊妹》(The Help)-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photo source
影片《The Help》在台灣譯為《姊妹》,故事背景發生在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社會階級呈現黑人當奴隸,白人當主人的常態。好奇心的趨使下,慢慢在心裡浮現一個「誰會想到2009年美國會出現首位有色人種的總統」問號後,繼續觀看劇情的發展。


當時美國的教育與法律,都明顯的規範白人與黑人之間應有的界線,如果提出黑人與白人的平等說,不但會被視為異類,而且是犯法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之下,造就待黑人工作者寬厚、或刻薄的白人主人。但其實,對於白人主人的家庭情況最瞭解的黑人幫傭者,每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等待被發掘。黑人傭人被禁止在白人主人家裡使用同個廁所,白人禁止到黑人家中,有色人種需走另外的出入口等歧視現象……(劇情簡介)

天賦人權的基本權利,從歷史的脈絡看來,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被壓迫的民族,不管距離多遠,都會有類似的命運。只是,在美國關於黑人受種族歧視的議題、德國屠殺猶太人的電影,無論年代有多久遠,總有不同的角度創作這類題材,讓該國人記得這段過去歷史的一部份。但在台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只要一講到228這個印記,加害族群就會跳出來指著被害族群說,你們挑起省籍情結。

一位嘉義228的見證者黃龍德對於228看法的口述資料這麼說:「外省人真的很會歧視我們台灣人。現在他們說你們台灣人為什麼要分得那麼明?其實過去是他們把本省外省分得很明,……外省人如何說他們不歧視我們?」(《諸羅山城二二八》,1995)

長輩說,或許台灣現在的遭遇不夠悽慘,所以台灣人還未到想不顧一切要當家作主的時機,仍是生活在得過且過的日子裡。

不管是說出口的勇氣、還是付出行動去實踐,《The Help》電影,告訴我們: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海報副標:Change begins with a whisper.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台教會「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暢談台灣司法爭議與改革

Comment: 誠懇推薦大家播空聽聽這場座談會,邊聽會邊覺得「哇哩咧,原來如此」。受刑人只是自由被剝奪,不代表必需失去人權、人道、人格尊嚴的待遇。何況陳水扁總統曾是國家元首,馬政府卻把對他的侵害說成是禮遇……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揭開司法黑幕」來賓與談綱要與錄音



2012/08/25 「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全程錄音檔

mp3下載

這場座談會,沒有事先的預期,聽到難以理解的法律名詞
反而是以實際的數據、照片、案例來讓民眾知道,他們所在意的人權、法治問題
被「司法絞肉機」搞得暈頭撞向的情事,畢竟不是人民的福氣

照片 &  講義 source: 台灣教授協會
講義下載:大檔12MB(較清晰) & 小檔1.7MB(下載較快),請自行擇一下載。


8月25日台灣教授協會在台中市主辦的「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由洪英花法官鉅細靡遺解說台灣獄政與受刑人的人權,羅承宗教授幽默風趣地從歷史、文化面看司法改革的問題,黃帝穎律師則比較具爭議性的「差別待遇」大案件。這是一場聽完讓人感受「原來如此」的掀開座談會。

洪英花法官從台灣人權危機談起,首先比較各國牢房,以陳水扁總統的牢房、中國谷開來秦城監獄模擬圖、挪威哈登重犯監獄為例,強調台灣的一般受刑人基本坪數獨居房規定是1.8-2坪/人,群居房是0.7坪/人,但實際上法務部承認台灣監獄是未達規定坪數的標準,然而北監又說「陳水扁總統的牢房明明就有1.38坪」(群居房2人至少需達1.4坪)的不合乎人權言論。何況聯合國界定監獄裡缺乏床鋪,是不人道的待遇。德國憲法指出群居房廁所未隔離是不衛生且沒有人格尊嚴可言的問題。受刑人只是自由被剝奪,不代表必需失去人權、人道、人格尊嚴的待遇。上述都只是一般受刑人的基本對待,何況陳水扁總統曾是國家元首,在台灣卻出現把對他的侵害說成是禮遇的謬論。

洪英花法官接著談到國家高權下的司法天平,探討台灣的司法有無雙重標準或歧義的現象。最後談到憲政危機,舉出兩個案例,一是現任司法院正、副院長是遞補出缺上任,任期在2011/9/30已到期,遞補者是不能一直連任,但馬英九卻沒有遵從總統職權的機制重新提名。二是2012連任總統的馬英九卻未完成就職典禮的合法程序---宣誓儀式,提出「原來台灣沒有總統嗎?」的疑問。

羅承宗教授要大家思考華人文化是否具備司法獨立作業的性格。審(法官)、檢(檢查官)、辯(律師)、學(學者)角色中,前三者要如何做出改革自己的成功司改?並引用林山田教授的名言:「鞋子合不合腳,穿的人最知道」加以比喻。

黃帝穎律師操著年輕世代特有的台語腔調,說明與他有關的大案件中,觀察其中差別待遇的明顯痕跡。強調人民敢勇於指責司法的不公不義,是民主深化最好的監督機制。

張炎憲會長在結論指出,中國人有兩點錯誤的觀念,一是清算過去,二是認為民進黨是竊國者。重視體制內的司法改革,與體制外的建國行動並不衝突,要改革現況,就是要改變思考方式(教育),並且當成長期志業來持續推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