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張炎憲教授在南台灣鳳凰木下的沉思


最近有人在問,張炎憲老師這張有意境的照片(上圖)是怎麼來的,是2012年拍的,有一段故事。

故事要從拍照的前幾天說起。2012年4月29日的週末假日,北上參加當時是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的張炎憲老師所舉辦的【面對阿扁 檢驗馬英九】系列座談:「台日外交:友日v.s.疏日」,當時在後會曾專訪老師為何要舉辦此系列的座談會,老師受訪後,電話聊天時表示自己講得不好,要求重錄。

幾天後,老師到長榮大學上課。這天下課,老師沒有例行性留下來與大家吃完晚餐再回去,反而告訴台灣研究所的鄭瑞明老師(所長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有事要先走;接著偷偷告訴我「一起去高鐵站」,因此在熱情溫暖的南台灣高鐵站的鳳凰木廣場,錄下為何要舉辦這個系列座談會的緣由。只不過,老師構思好久,久到我在旁邊有點無聊,就開始拍照,拍到後來,還把老師當人形立牌,玩起自拍。


等到終於可以開拍,怕照相機的收音不佳,還塞了一個錄音筆在老師襯衫胸前的口袋收音。錄完第一段後,老師有幾個咬字不滿意,再錄第二段,因此可以看到影片有兩個稍微不同的角度與背景。等到完成這些事情,已經過了一小時,可見真的構思很久 >_<

晚餐很貪虎的,讓老師請吃迴轉壽司すし,除了藉機討論自己的論文,也好奇的詢問老師平時接受電視台訪問應注意的事項,在短時間內講重點、又不能有語病、注意原意不能被剪接成另一種意思……等,都是有「眉角」的。


貪虎過後,老師繼續電話聯絡下一場【面對阿扁 檢驗馬英九】系列座談會的事,老師說,舉辦這個座談會,要邀請人來主講時,被不少人拒絕過,因為當時的氣氛,很多人擔心會被馬英九清算、工作不保等現實的問題。過程中,他提及打給洪英花法官時,沒有想到她會立即答應參加座談會,讓他有點意外,也很感謝她的相挺

從這個小故事,其實可以發現老師做事的前瞻性、專注與堅持,誠如老師所言「歷史需要比較」、「台灣人要建立自信心」。離錄製影片又過了兩年,這兩年台灣社會不停的在變動,但是老師留下許多值得學習的身教、言教,他就像是一位「實踐願力的牧人」(《台灣神太上真經》第四章「牧人」),是我繼續學習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