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發哥開講】《人間三步》高一生與杜鵑山:「宿世」因緣

文字、圖片整理編輯:Aries | 贊修

      所有的事情,從這張照片開始……


圖說詳見「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9-家人」,圖片來源:高英傑老師

背景
高一生(1908-1954),阿里山鄒族人,族名Uyongu Yatauyungana,日文名矢多一生(「最優等生」的意思),他是老師、警察、音樂家,二戰後擔任吳鳳鄉鄉長(今阿里山鄉),兼達邦駐在所所長(1946年起),他亦是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阿里山上的尼采。

高一生當時最常被稱呼、最為人所知的名字,是矢多先生(やだ せんせい,yada sen sei),編者慣用此名。

前言

吳錦發老師首次在廣播談到,他與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的「宿世」(前世)因緣。許多無法描述的悸動、不合常理的巧合、難以解釋的神祕經驗,林林總總的累積,吳錦發老師深感自己就是高一生的轉世。

吳錦發老師在2019年出版的《人間三步》書籍的「第三步」,曾寫到這段故事,但第一次在廣播電台講人生的神祕經驗(共3集,每集約20幾分鐘)。他並非要講像司馬中原的鬼故事,而是要談人間的正義、人間的是非。

在講述這位台灣人應該知道的重要人物矢多先生時,文學家吳錦發老師穿插自己因他而奇特的人生經驗,兩位重量級人物的特殊因緣,生命歷程與事蹟,應為廣傳。



年輕的吳錦發老師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就激動到哭起來,他覺得很熟悉,照片中的情景是他在夢裡經常看到的。文章內容詳見《台灣文藝》文學雜誌:陳素貞,〈我為什麼要寫高一生〉,《台灣文藝》1期(1994年2月),頁76-81。

這張照片是矢多先生的全家福照片,攝於1945年。矢多先生的次男高英傑老師說,這是家人人數最多的一張照片。背景的木頭房子是警察駐在所旁的值勤宿舍,有個較寬廣場,是族人團體照相的好場所。
值勤宿舍由警部(けいぶ,警察官階級之一)以下同仁輪流進住,下班時間看守至急或臨時電話和緊急處理事項。圖說來源(第一段
外):高英傑老師

【吳錦發|發哥開講】(2022/6/23):《人間三步》高一生與杜鵑山(上)收聽

重點速記:
1.連續3天談「高一生」,起因是,看到李筱峰教授在FB上的一則po文有感,原po

在阿里山上的沼平公園裡,看到高一生的詩碑,忍不住一陣悸動!其中關於高一生的簡介,我認為應該再加一句這樣的結尾:
遺憾的是,在白色恐怖籠罩下,這位有「阿里山上的尼采」之譽的山地菁英,最後遭蔣介石槍決!
沒有這樣的說明,我總覺得缺憾!

[編按]
這是座落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阿里山詩路」,沼平公園原為伐木聚落。

 2.(吳錦發老師)從小經常重覆做兩個夢。 

A.「武士」的夢:
自己是一個武士,拔刀向前衝。
直到有次去日本湯澤,夢到一群日本武士朝自己衝過來,領頭武士的臉居然是自己。半夜4點多夢醒,看著旅館外的森林,覺得那裡應該有東西。隔日去森林,發現有13名武士的墳墓。像回到故鄉,也理解此夢境。

B.「高一生」的夢
看不到自己的臉,背後被繩子綁起來,有人從背後開槍,夢醒。
自己是難產出生,臍帶纏繞著脖子、垂到肩膀,就像「被『五花大綁』硬拖到人間」。 

高一生於1954/4/17被槍斃,我在1954/9/14出生。後來因為許多巧合事件,隱隱然覺得我是他的再世。

3.在年輕的時候,約27、28歲,到桃園龍潭找客家文壇大老鍾肇政先生,被問到是否認識「高一生」,我答否。

4.我讀社會系研究原住民,經常去部落做田野調查卻不認識「高一生」,如此重要的人物沒聽過,被鍾肇政唸「研究什麼原住民」?(去過阿里山,但白色恐怖時代,沒人敢談高一生) 

5.鍾肇政拿出正在編輯的《台灣文藝》,給我看高一生的照片。這張照片,高一生穿著白色西裝,抱著孩子,在日式房子前和家人合照。 

6.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就激動到哭起來,整個人顫抖著,我覺得很熟悉,照片中的情景是我在夢裡經常看到的!!! 

7.我覺得自己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個人,再看高一生的生平介紹,久久激動不已。我感覺這個人不是自己第一次看到,這棟木頭房子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有種沒有過的激動、衝擊。

[編按]
這場景,就像孔劉主演的《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連續劇,陰間使者(前世是高麗王王黎)看到Sunny(前世是高麗王后金善)的畫像,竟莫名流下眼淚

8.想到文學家三島由紀夫自認是森鷗外轉世,三島由紀夫說自己前世還是森鷗外時,在庭院埋下東西,開挖後果然找到物品。 

9.參加台灣人權促進會,認識「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才知嘉義228經歷,高一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不分族群保護事件前後的求助者、求救者。

[編按]
矢多先生在228時救助過許多人,音樂家黃善聖受邀到台灣聖山表演,道出不為人知的家族
故事,228被矢多先生救助、庇護,黃善聖懷抱感恩的心與會演奏
請詳見
【影片】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快樂的出帆&黃昏的故鄉

10.高一生對台灣有多麼重要?他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藝術家與音樂家,對原住民高山自治有深遠思想的人。

11.如果我們這一代的人,不能對台灣歷史有理解,有膽量去處理這個問題,談什麼轉型正義?



2006年9月出版的《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書籍、同年10月發行的《鄒之春神高一生》CD。雖然收藏這些成品,但好不容易出版的過程,卻是聽吳錦發老師的廣播節目,才知其中原由。

吳錦發老師寫下推薦序〈純粹而專一的生命〉,推崇矢多先生的高超人格,表現在三個方面:「感情純粹、開闊的人道主義精神、高瞻遠矚的智慧」。並稱「他是我人生的導師」,今日重讀,更了然於心。

高英傑老師的〈為鄒族付出生命 有愛有恨無悔〉為序二,保守的提到「專制體制的污衊和宣傳是可怕而有效的,從此負面評價充斥部落,至今仍然無法消散。」
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在2018年出版的《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少見的寫下「啊!無情的族人」(143-146頁),輕輕提及當年的艱辛。
2020年出版的《高一生獄中家書》將這段風雲變色的過去,更清楚的紀錄下來-〈家屬序:青島東路三號寄來的書信〉(4-6頁),令人讀之鼻酸、目眶紅。亦可參
【追思手冊】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頁105。

序三是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教授的〈動亂的時代 生命的悲劇〉,寫到成書的困難,在於「許多珍貴的史料,譬如他喜歡閱讀的書籍、記錄本等,在高一生遭到逮捕之後遺失或被強行取走。」
另,寫到「幫忙蒐集資料的學生將遭槍決前遭五花大綁的原住民族菁英的照片傳到我的E-mail,打開檔案之後,有近1小時我無法冷靜思考與下筆;注視他們猶然堅毅的眼神,我無法了解他們當時的心境。」
書中未收錄生前死後的照片(蔣介石"總統"要求拍下),編者可以理解,如同自己在編輯台獨革命先行者,陳智雄揭碑追思會追思手冊時,並未將智雄仙生前死後的照片放入。

【吳錦發|發哥開講】(2022/6/23):《人間三步》高一生與杜鵑山(中)收聽

重點速記:

1.日治時期,日本著名的人類學家淺井惠倫,與俄國語言學家聶夫斯基(N. A. Nevskij)到台灣進行原住民調查。淺井惠倫到泰雅族田野調查時,翻譯者是花崗一郎、花崗二郎;聶夫斯基到鄒族田調時,翻譯者就是矢多一生(高一生日本名)。

2.推測矢多先生的人道主義思想,是受聶夫斯基影響。

[編按]
聶甫斯基於1935年在俄國出版《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говорам языка цоу》(「цоу」=「鄒族」)的俄文專書,以《北方鄒族部落語言》為書名發行2萬冊。
台灣一直要到58年後的1993年,才翻譯成《台灣鄒族語典》的華語、俄語對照版的專書。
請詳見【追思手冊】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7.求學經歷」,頁53-55。

3.他們兩人的後來,聶夫斯基被史達林槍斃,高一生被蔣介石槍斃,這是怎樣的巧合命運?

4.主張原住民自治者,有泰雅族的樂信.瓦旦醫師(時任省議員),鄒族的高一生、湯守仁、杜孝生,以及賽夏族等人。

5.高一生是原住民自治運動的先知先覺者。

6.原住民自治再次提出,要到約10年前,夷將·拔路兒(阿美族,今原民會主委)從澳洲等國外引入自治先進的想法。

7.高一生早已提出自治想法(1947年),付出被蔣介石槍斃的代價。

[編按]
矢多先生於1930年即在書中寫下「自治的想法 」,1947年更提出「自治的藍圖」,請詳見
【追思手冊】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頁55-56、86-90頁。

8.先知先覺者碰到土匪政權,付出血淚的代價。土匪政權把人民當敵人。真理 VS. 陰謀鬼計。

9.在2000年擔任文化總會副祕書長。

10.後於2004年擔任文建會副主委(相當今文化部副部長),以「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為盾牌,籌備景美人權園區、綠島人權園區。並出版高一生專書(文建會出版,由時任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的鄒族人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教授撰寫/編輯)、發行高一生專輯(文建會指導、野火樂集製作),以及舉辦高一生紀念音樂會。

11.舉辦紀念音樂會,發生料想不到的傳奇事件。



2006年5月,報紙報導文建會舉辦矢多先生的紀念音樂會。(點圖可放大觀看)
出處:聯統日報新聞中心,〈將悲苦生命際遇化作樂曲:紀念鄒族音樂家高一生 文建會辦音樂會〉,《聯統日報》,2006/5/19,B02版。

【吳錦發|發哥開講】(2022/6/23):《人間三步》高一生與杜鵑山(下)收聽

重點速記:
1.我和高一生的「宿世」因緣。

2.長年主持廣播節目,都以高一生的〈春之佐保姬〉音樂作品為節目片頭曲。

3.在西門町的西門紅樓辦高一生紀念音樂會,出席者多到爆場。

4.表演團體之一是家屬,高一生的後代都是音樂家,歌手高慧君和高蕾雅都是高一生的孫女。

[編按]高慧君和高蕾雅,是高英明牧師(矢多先生四男)的女兒。另矢多先生的次男高英傑老師,他的兩個小孩,高健雄老師、高崇文老師都專長於長號樂器。而高健雄老師的一雙兒女,璽媛同學擅長大提琴、高璽均同學專精於小提琴。強大的音樂DNA,全都是傑出的音樂家,足以組成樂團。

請詳見:
高一生哲人追思音樂會側記-表演者篇

【影片】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杜鵑山&千風之歌
【影片】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生命的曙光&為這塊土

5.我到後台和高一生的家屬見面,如高英傑老師(高一生次男)等人,我擁抱高一生的小孩,感覺像在抱自己的小孩,而且知道哪個孩子的手指曾受傷過有疤(握手時印證),為何會如此也不知道,說到這裡就起雞皮疙瘩。

6.相約去拜訪達邦部落,原訂乘坐阿里山火車上山,此為聶夫斯基當年去訪鄒族的乘車方式與路線,然而颱風過後,火車停駛,改搭高英傑老師座車上山。

[編按]
從嘉義市到達邦部落乘坐火車,亦為矢多先生等族人當年的交通方式。由嘉義市坐火車到十字路車站,再從十字路車站步行約1.5-2小時(7公里),才能到達達邦部落。

7.驅車前往高一生故居,見到高菊花(高一生長女),她是非常傳奇的人物,畢業於台中師範學校的她,擔任國小教師,原有外交官的夢想,也著手準備再進修語言、出國留學,因父親突然被捕而受盡辛苦,選擇到歌廳駐唱撐起龐大的家族,她的犧牲與悲慘,是另一個動人的故事。

[編按]
高菊花的藝名為派娜娜(Panana),走拉丁風,是「動感歌后的鼻祖」,與當時知名歌手紀露霞、青山等人齊名。高菊花在父親被誘捕後,勇於承擔起父親的託付,守護家族。

請詳見:
【錄音】《派娜娜傳奇女伶高菊花》紀錄片-承擔的勇者
【追思手冊】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22.家屬堅韌挺過磨難」,頁122-126。
【自由娛樂頻道】白色恐怖下的歌星派娜娜紀錄片首映!青山紀露霞憶起仍覺得惋惜!

8.雖是初訪達邦部落,卻熟悉每個腳落,就像自己住過那裡,詭異的感覺。

9.終於來到高一生的墳墓禮敬,播著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準備喝Beer,經過長遠的生命追尋,我激動的對著森林大喊「高一生先生,我終於來到你這裡了,我終於來到你墓前了」。原本平靜無風的森林與墓前,頓時刮起像颱風的旋風約20分鐘,直到祭拜完、音樂停止、喝完啤酒,要離開時,颶風才停歇。連陪同的家屬高英明牧師(高一生四男)也覺得奇怪。

[編按]
矢多先生在1951年,經過早逝長子高英生(逝於1945年)的墳墓時,曾告訴長女高菊花,「我死後要葬在這個地方,要為我奏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給我一些Beer(啤酒),這樣就好了。」也許矢多先生對國民黨政府高壓統治的行徑,已早有預料。

請詳見【追思手冊】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22.家屬堅韌挺過磨難」,頁107。

10.喊完「高一生先生,我來看你了」就出現異象,實在巧合到太奇異。

11.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就稱為神祕,如果要這樣定義,活存在這個世間,就是活存在神祕的世界。



文建會在2007年初,為出版發行矢多先生的傳記與音樂作品CD舉辦發表會,時任副主委的吳錦發老師侃侃而談事情的始末與簡介矢多先生,並用「感受良多,感觸良深」形容自己的心境。報導相當精彩,大推!(點圖可放大觀看)
出處:舞賽,〈塵封半世紀 高一生音樂傳奇再現〉,《台灣立報》,2007/1/4,11版。

延伸閱讀:
【活動報導全集】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
【活動報導】高英傑、林娟微老師賢伉儷(高一生家屬)參訪聖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