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周恩來—老二哲學探討.評周恩來的管理藝術(1)/楊緒東

前言:
人民買單繳稅請來一批數目十分龐大的公僕為百姓服務,同時換了一家執政團隊,要讓台灣人生活好過;不幸的是,阿扁當總統的時候還能為民服務,看好台灣主權,然阿九的「馬上就好」一路騙到底,急欲把海洋台灣變為中國台灣,現在遍地哀號,阿九要台灣馬上倒。

阿九崇拜胡錦濤,就要學學周恩來如何治國,台灣國不成國,遇到阿九更是混亂。到底台灣要不要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阿扁把台灣人帶去建立完整美麗的民主國家,主軸清清楚楚,而阿九呢?

周恩來深諳伴君如伴虎的老二哲學,能夠以委個人之曲,求國家之全的氣度,於毛澤東紅潮洶湧翻滾,度過種種危機。保住毛澤東的王座,亦護佑許多黨國人材,值得阿九來參考。觀台灣阿九亦有老二哲學的作法,但是現在勉強成為老大,就有些「侏儒治國」的慘相。

凡吾台灣國鄉親學學周恩來的行事風格,對於民主建國的爭執,就不會群雄爭逐,落得一無是處。有人會問台灣建國的老大在何方?說起此人就在眼前,您自己就是老大,而老大能夠多學習老二行事,才能夠找到人人當事的民主主人翁,民主國度人人平等的觀念方能落實。

現在阿九當紅,為了鞏固領導核心只肥樁腳,中央到地方假公濟私,阿扁時代過去了,台灣人又回到中國黨黨國體制的一黨專政,台灣人能不憤然以對嗎?

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一則故事更能說明古人對人才寶貴的認識,據說齊威王與魏惠王在一次圍獵中發生了一場爭論。魏王問齊王:「齊國有寶貝嗎?」齊王回答說:「沒有啊!」魏王說:「我國國土雖小,卻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十顆,每顆可照亮車前車後的車輛12輛。齊國是大國,就沒有珍寶嗎?」

齊王說:「我認定的珍寶的概念與你的不一樣。我有個大臣叫檀子,派他守南城,楚國人不敢入侵;我有個大臣叫盼子,派他守官塘,趙國人就不敢到黃河來打漁;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北門祭祀求祐;我有個臣子叫種首,叫他防盜防賊,百姓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像這樣的『珍寶』,其光澤可遠照千里,何止照亮12輛車子呢?」魏王滿臉通紅,無言以對。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貴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p.13-14。

現代資本主義的精明企業家「貴人才」,也是資本主義激烈競爭所使然。他們對待人才,有一個共同的、最高的原則,那就是要「為我所用」-或為「家天下」,或為一己之私利。

在他們眼裡,人才是工具,是得心應手的好工具,就像一件威力強大的武器,一部高效能的機器設備一樣,因此,他們「貴人才」,說白了,就是「貴工具」、「貴利器」,說到底則是「貴我」。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貴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15。

要在大中國主義中生存很難,總會做違心之行,於中國共產黨草創的時代,亦有反當時國民黨腐敗的官僚制度,當時的周恩來身為當朝的執行長須得放手一搏。

1961年6月19日,在一次文藝工作會議上,聶榮臻請周恩來談談所謂「白專道路」問題。周恩來講了一段極為精彩的話,他說:「有個外科醫生,開刀開得很好,治好了很多病人,只是政治上不大開展,因此就說他是『白專道路』,豈不是荒謬?再如有一個人專心致志為社會主義服務,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兩年把導彈搞出來了,對國家很有貢獻;另外一個人,天天談政治,搞了五年也沒有把導彈搞出來,你投票贊成哪一個人?我投票贊成第一個人,第二個人只好請他去當政治教員,他不能在導彈部門工作,他只能在導彈部門『搗蛋』。」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貴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19。

1960年周恩來出訪亞洲六國,陳毅作為他的主要助手隨行,訪問中周恩來非常重視發揮陳毅的作用,有些場合常請陳毅代表他出席講話。陳毅的講話常常博得陣陣熱烈掌聲,但有時為了講話放得開、講得透,有說得過頭的地方。

每逢這種情況,周恩來總是笑著對代表團的同志說:「不要只看到陳毅講話個別地方有點過頭,要看到陳毅通篇講話講得深,講的透澈,能抓住聽眾的思想情緒,產生深遠的效果。這是主要的,也是我所不及的。」

周恩來「求賢不求全」,還突出地表現在他對賢者,能赦小過,不記前隙,即使是對待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他也能以其博大的胸懷,感召之,任用之。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識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21。

古今往來,大凡在事業上頗有成就的政治家、軍事家,在用人問題上都是頗能注意求賢不求全的,尤其是對賢者,能赦小過,不記前隙。齊桓公任用曾經反對過他的管仲的事早已傳為美談。朱元璋更明白地說:「吾當以投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對於原是元朝的官員、將士,都能不究既往真誠相待。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識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22。

大凡真正有才幹的人,都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他們怎敢投入到你的門下呢?相反,容得人家有弱點、缺點和過錯,表明你真誠待人、真誠用人,自然能贏得人心。人心歸之,賢才就會趨之若鶩。

這裡還有一層道理,那就是不僅有才能的人也會有弱點、缺點和過錯,而且常常是一個有突出才能的人,其弱點或缺點也很突出。容不得弱點和缺點,也就得不到有突出才能的人了。因為有短處,就否認長處,不僅與理不合、與情不合,也不是促人奮進之舉。

現代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在其名著《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寫道:「倘若所用的人沒有短處,其結果至多只是一個平凡的組織。所謂『樣樣都是』,必然一無是處。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也往往越明顯。有高峰必有深谷,誰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識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p.23-24。

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確實如此,這種人能克服困頓,在台灣的政壇中少之又少,中國黨培養之人的人材,養大多數是奴才與西瓜效應的蠢才。

台灣國的子民受大中國沙文教育的影響,養成華人血統與大男人沙豬思想,不但學會牽制女性的自由空間,也容易蛻變為中國式奴隸,阿九之能勝選也是絕大多數台灣人無法冷靜思考,缺乏自主辨識能力之故。

2008要領導群眾運動,不必要父權人物似的領袖來發起,須由網路簡訊方式,由各民間社團自由串連聚集,自然而然推舉領導人,不做作,不為誰所控制,這種真正的活潑群眾運動乃是民主當家的理想街頭運動,乃是民主當家的自然行運動。

為時勢所逼的領導者,不可以為自己的政治前途鋪路,適時功成身退,未來e世代的政治選舉活動,則是公平競爭的場面,受肯定,自然成局。到在還有許多非中國黨而自稱台灣國社團負責人,具有參政野心,想運作反馬情緒,稍一不慎會被鄉親嫌棄,凡真正為台灣作事,就不考慮政治前途,行使不須做作的單純抗議,做能做到的範圍,肯犧牲肯流血流汗,無私為台灣去拼命就對了。

最近幾個台灣國社團為莊國榮出來講話抗議,不為什麼只為公義,就是行基督大義,作護台菩薩之事,因為這些行為無任何政治利益可圖。周恩來時代,中共政權不穩定,周恩來如何謹慎留置人材,值得參考。

1922年10月的一天,兩位陌生人敲開了周恩來在柏林康德大街寓所的門。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自我介紹說:

「我叫朱德,字玉階,四川儀隴人,是來找共產黨的。」接著朱德以坦率的軍人性格,講述了自己走過的坎坷道路。

1909年,朱德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袁世凱篡奪後,他又參加了蔡鍔領導的反袁護國軍,並擔任旅長。1921年他任昆明陸軍憲兵司令和警察廳廳長。他親眼看到趕走了一個軍閥,又來了另一個軍閥,人民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彷徨,他苦悶。

苦悶中,他閱讀了許多馬克思主義書籍和十月革命的理論,希望之光在他心中升起。他拒絕了四川軍閥提任他當師長的邀請,毅然到上海、北京等地,尋找中國共產黨,好不容易找到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陳獨秀,沒想到陳獨秀冷冷地拒絕了他:「像你這樣行伍出身的軍人,沒有資格革命。」但是,他沒有灰心,決定奔往歐洲,奔往馬克思的故鄉,尋找革命組織。

聽著朱德的陳述,周恩來被深深地感動了:像朱德這樣一個有身份、有地位、有才幹的軍人,竟然拋棄玉堂金馬、高官厚祿,滿懷救國救民之志,投奔剛剛成立不久、尚無立錐之地的中國共產黨,幾經波折,矢志不渝。這樣的人才不要,要誰?黨有這樣的人才,是民族之大幸,人民之大幸,周恩來毫不猶豫地介紹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識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p.28-29。

大凡一個人才,在未獲得充分發揮其才幹的條件和環境之前,總是會在一定的條件下程度不同地顯露其才能,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如果缺少這種條件,他會尋找和創造條件表現自己。因此仔細的觀察和調查一個人各種情況下的表現,就有可能識別其是不是人才,再深一層看,一個人的才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經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的鍛鍊才產生並不斷的發展的。
因此,識人於未顯之時,主要的不是指去尋找像諸葛亮那樣的無用武之地的現成的人才、奇才,而是指要去發現那種具有成才的潛在素質的人,即經過進一步培養和鍛鍊將來有可能成為人才的人。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識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35。

周恩來識人、選人,不僅考慮到當前的需要,而且考慮到未來長遠發展的需要。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還沒有自己的革命武裝力量,也不具備獨立地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現實條件。就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憑藉他的遠見卓識,著手為未來的軍事鬥爭的需要識別、聚集人才,像朱德、劉伯承、賀龍、葉挺等中共著名將領都是在這一時期,由周恩來引荐到中共陣營的。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識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36。

用人要用長處,越無用之人越能得到長官的喜愛,乃因為能力太差,為保住地位,就以「中國式的肉麻捧賄之能事,此等人比垃圾還垃圾」,阿九執政以來台灣的馬屁文化發揚光大真是可惡。

看看當時的周恩來如何用人,他的垃圾絕非現在的馬屁人渣。

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都各有所長,善於用人所長,那麼一切人都是才。反之,即使是才,也會被當作平庸之輩而棄之不用。

管理學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人才。」俄國作家克雷洛夫寫過一則寓言,這則寓言說,一個人刮鬍子,怕剃刀太鋒利傷臉,棄之不用,找來一把鈍鐮刀刮,結果鬍子沒刮乾淨,卻落得個滿臉傷痕,血跡斑斑。克雷洛夫在講了這則寓言故事後議論說,我看好多人也是用這種觀點去看待人才的,他們不使用真正有價值的人,卻用了一幫糊塗蟲。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用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43。

人要盡其才,首先要得其位,但得其位,也不見得人人都能盡其才。一個人有十分才,若給他七分活,他就不能盡其才。所以,人盡其才還有一個量的要求,那就是要合理地壓擔子,使他在這個崗位上,要經過努力才能勝任。

土光敏夫說:「出人才的部門,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的地方。這樣,由於每個人的工作負荷加大了,不得不幹著略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於是就形成了一種必須自己去克服困難,經受磨練的環境,正是這種環境,真正能造就出人才來。」周恩來也深知這一點。

1950年,地質部成立。冒著生命危險,衝破重重困難,毅然回國的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被任命為地質部長。那麼,誰來做副手呢?1952年8月,周恩來親自點將:何長工!「他有那麼一股子闖勁」,而何長工聞知大驚,他在戰爭中腿受了重傷。「讓我爬山,不是開玩笑吧?我是個跛子啊!」但周恩來沒有看錯,這個擔子壓給他,他擔得起。何長工與李四光後來果然成為地質部的堅強雙壁。

常言道:「人無壓力一身輕,肩上有擔快步行」。給部屬合理壓擔子,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進取心,使他們不滿足於現有的工作量、工作標準和工作成績,去進行不懈的奮鬥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用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p.45-46。

周恩來用人,善於根據人才的不同能級,把他們放在不同的崗位上。特別是那些天下奇才、大才,只要他看準了,總是千方百計地委以重任,使之做出更大的貢獻。

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鄧小平,重返政治舞台後,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危難中的中國大陸呈現了新的轉機。周恩來深知,鄧小平雄才大略、治國有方,年富力強,必須給他更重的擔子。

1974年4月10日,鄧小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出現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的講台上。鄧小平出席聯大,是經過周恩來的精心安排的,他要鄧小平不僅在國內提高聲望,也要在國際上提高知名度,以便與張春橋抗衡。

鄧小平沒有辜負周恩來的囑託。他面對各國代表,侃侃而論毛澤東割分「三個世界」的見解,團結了第三世界的國家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廣大人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鄧小平的非凡才華,出色的工作,贏得了毛澤東的賞識和信任。在周恩來等人的一再推薦下,1974年10月14日,毛澤東正式提出,建議鄧小平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用人篇-用人",《周恩來的管理藝術》,新新聞文化,台北,pp.46-47。

(未完待續……)

作者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延伸閱讀: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