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茶的歷史 & 故事:吳錦發@發哥開講(11/17)

(photo source)

吳錦發談茶的歷史 & 故事 mp3

(mp3 source: Taiwan Radio

大綱:
1. 茶葉傳播歷史
2. 茶的分類
3. 採茶時間的差別
4. 進口茶葉最多的國家 & 出口最多的國家
5. 茶流行的原因
6. 變成歐洲人非喝不可的理由
7. 雪峰禪師的公案
8. 日本茶道
9. 茶在英國
10. 茶葉引起的戰爭
11. 茶葉在台灣
12. 各國的茶


茶的歷史
原產地在中國雲南
往四川、江南、長江流域,接著向南、向北傳

經陸地的傳法,茶唸成音「恰」
經海路的,唸成「茶」(台語發音)


發現者
1. 公元前2世紀
本草經記載「神農氏嚐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
傳說為神農氏發現(神農氏此名稱應指一群人,非個人)
因「氏」=母系、「姓」=父系

明確記載
來自詩經爾雅,當時茶寫成「岬」
也就是阿拉伯文、土耳其文、印度文的「恰」(音)
解釋成「苦荼也」
「荼」後來演變成寫「茶」

商朝甲古文,也出現「茶」
商朝之前,當成藥來用,即茶藥
後來從野茶馴服來種植

周朝到東漢
喝茶,變成很普遍的飲料

明朝
變成日常生活中,重要的7件事
亦即「柴、米、油、鹽、醬、醋、茶」


2. 發現者的另一說
印度傳說
釋迦摩尼,於苦行時,不小心摘到


茶如何傳到西方世界
1824年
英國軍人布魯士在印度阿薩姆省
發現紅茶的野生茶葉

1559年
威尼斯航海家
引阿拉伯商人,在中國看到的茶

傳到蒙古(匈奴、達旦)
因蒙古人主要食物是牛、羊、肉
便從中國進茶磚
蒙古送茶給俄羅斯沙皇

另一說
13世紀,蒙古西征,茶磚文化,傳到歐洲,開始喝茶


茶的分類
按品種和製作的不同,分很多種茶
綠茶:殺青、乾燥,揉時把白毫用掉,維持綠色本質
白茶(ex:白牡丹):留下白毫,不揉掉
黃茶(ex:君山銀針茶):半發酵,邊緣金黃色
紅茶:完全發酵
青茶:即烏龍茶
黑茶:普洱茶

(photo source)

中國茶重採茶時間
明前茶:清明前採
蓮心:葉心的嫩芽還沒張開
雨前茶:4月下旬,即穀雨之前採
棋槍茶:打開一片嫩葉,另一片未開,形狀像一隻槍
三春茶:5月上旬,立夏之前採
四春茶:立夏之後採,葉較老


進口茶葉最多的國家
1.英國 2.俄羅斯 3.巴基斯坦 4.美國 5.埃及


紅茶系統茶葉,出口最多的國家
1. 印度(阿薩姆省最多)
2. 肯亞


綠茶系統茶葉,出口最多的國家
1. 中國
2. 越南(近雲南,環境類似)
3. 印尼(華人帶過去的)


茶流行的原因
近代醫學發現,茶是很複雜的飲類,對健康很好,稀有營養素多
ex: 多酚類化合物、鐵類的揮發油性質、生物鹼、黃銅類化合物、胺基酸、維生素A, B, C, D, E, k,14種胡羅蔔素


變成歐洲人非喝不可的理由
於大航海時代,航行時間久
嚴重缺乏維生素C,就會得壞血病,就喝茶
演變成西方人的日常必須飲品


中國茶與佛教禪宗結合
產生茶的禪學
最有名的
是雪峰禪師的公案
徒弟問了一個難題,假如有位「達道」人來拜訪,不用語言的方式談道,要如何表達?
雪峰禪師說:「來,喝茶去」
現在有很多茶館,引進叫「吃茶喫」

其背後的意義,就是生活禪
喝茶雖是平凡的動作
但蘊有人生的豁達、深刻的思維

茶是中國公案的重要媒介
因此產生文化內涵


茶到日本
9世紀(唐朝)
日本學生在中國學佛學思維(大乘佛教)
把茶和茶文化,傳回日本

佛教禪宗,由菩堤達摩傳到中國後
在中國歷經千年的時間
只產生許多禪學大師(ex: 六祖慧能)
並未落實到中國漢人的生活,在台灣也是

倒是茶和禪宗傳到日本後,變成日常生活的道理(ex:千利修,註1)
因此日本人對茶和佛學思維,有密切的結合

最明顯的,是茶道的思維
ex:傳統茶屋蓋得很小、入口低
茶道基本精神,進茶屋前,要把頭低下
即謙卑、修養的意思
頭低下,會看到自己的腳掌

可以思考:
1.我是誰?(Who)
2.我現在在哪裡?(Where)
3.要去做什麼?(What)
簡單的問題,會把人推向迷惑、修煉層面

要活在當下,才能體會喝茶的意境
即使在戰國時代
茶道仍是武將需學習的素養


日本茶道
入茶屋前,先選茶碗
從打茶到喝到第一碗茶,已過40min
推到塌塌米第23格半,讓對方的手可拿到茶碗
把茶眼轉對著茶師(轉3圈,看茶的顏色)

45度貼到嘴唇
無聲無息的舉起茶碗、喝下
10秒中內要用喝3口半的速度,喝掉
前3口無聲音,最後半口讓茶碗底的泡沫喝掉

泡茶的茶溫是80度
以維持最漂亮的茶溫、味道、顏色

複雜的程序,就是迷人的茶道


轉茶碗的由來
16世紀葡萄牙人把天主教傳到日本
望彌撒時最後有個動作
神父會把玻璃杯子擦拭
倒入葡萄酒,說是耶蘇的血,與大家分享
日本人覺得擦拭的儀式很優雅、莊嚴

因此,日本茶道融合多國文化
中國茶、日本本土、葡萄牙宗教


茶在英國
1660年
茶傳到英國變大事
葡萄牙愛喝茶的凱薩琳公主
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
把喝茶文化,傳到英國
而英國殖民地,也有吃茶的習慣


19世紀的英國貴族,一天要喝4頓茶
1. 床茶(剛醒就喝,去味)
2. 晨茶(早餐吃完)
3. 下午茶(中餐吃完)
4. 晚茶(睡覺前喝)


茶葉引起的戰爭
1. 鴉片戰爭
英國不斷從中國進口茶葉
但中國人看不起紅毛蕃,不買英國的東西
英國與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逆差

英國到印度種植鴉片,再賣到中國
貿易即平衡

林則徐認為吸鴉片,軍隊無可用之兵、地方無可用之才
燒鴉片(衍生出「六三禁煙節」)
後來2國談不攏,開打,即鴉片戰爭(由茶葉引起)

2. 革命戰爭
茶葉在美國引起革命戰爭
美國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壟斷美國13州的茶葉供應權
英國把喝茶的稅金,加在茶葉裡
並嚴禁美國走私茶葉

1773年,美國人在波士頓,把茶葉丟到大海裡,以示抗議
英國出兵鎮壓,引起獨立戰爭

茶葉看似很小的東西,引發2場改變歷史的戰爭
馬政府進口美國帶骨牛和內臟,可能也會...
因為,牛雜不是問題,人渣才是問題


茶在台灣
台灣有野生茶

17世紀前,原住民發現野茶可治病

18世紀時,柯朝等3人,從福建引進茶葉到台灣
在瑞峰、木柵、鹿谷種植
瑞峰、木柵的茶,後來變成文山包種茶
鹿谷的茶,後來則成為烏龍茶

鹿谷的烏龍茶,由英國的保順洋行送到國外後,一炮而紅


各國的茶
傳到Tibet,稱為酥油茶,加鹽巴、牛奶、酥油
傳到蒙古,稱為蒙古茶,加鹽巴、牛奶,喝茶時再配上酥油皮和奶豆腐,習慣一天三頓茶、一頓飯
傳到印度,有加牛奶、糖、薑、胡椒的習慣
傳到香港,則發展出來自己的文化
英國人發明奶茶
台灣的珍珠奶茶是全世界的大發明


其他
台灣茶靠品質出名,而非產量贏人
主要和台灣的氣候有關
現在歐洲,搶著要喝的是台灣烏龍茶

這10年,歐洲開始風迷台灣茶
而台灣的茶道文化,也與中國不同

坪林茶葉博物館,是全世界第2座關於茶葉的博物館


省思
種植茶葉,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註1:
千利修是織田信長的茶師
後來變豐臣秀吉的茶師

千利修把牽牛花引進日本
但讓豐臣秀吉看不到「昭顏夕貌」(=牽牛花)

豐臣秀吉回送一支「櫻花」給千利修 (花道)
千利修把櫻花瓣抖在滿水的水缸,在把樹支橫放擱在水缸上
豐臣秀吉決定,賜死千利修(讓人從心裡害怕)

千利修優閒的喝茶&喝河歌的切腹
豐臣秀吉留下淚,再沒有敵人


註2:
發哥一直講「茶藥」,聽到後來,才知在講「茶葉」,原來是發音的差別


延伸閱讀:
咖啡的歷史 & 故事:吳錦發@發哥開講(11/12)
綠色逗陣/發哥開講
吳錦發「生態禪」-書評.我見

2 則留言:

  1. 吳錦發講古很讚,Aries很用功,也很讚。 ^_^

    回覆刪除
  2. 謝謝大頭的肯定 n_n~

    發哥講日本禪學、茶道的部份,個人聽得有點小難懂,所以多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再歸納資料

    還不錯的一些知識,也算是為自己做筆記囉! ^o^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