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大稻埕》:掀起感動的漣漪

(photo source: 《大稻埕》

如果只看《大稻埕》的預告片,會以為這是一部搞笑片
看了試映片,會發現,並非如原本所預期的「從頭笑到尾」
而是讓人忍不住「感動」的電影,尤其是之中所包裝的台灣意識

先不管電影裡的某些場景是否符合歷史情節
畢竟電影本來就存在著想像空間
若是以歷史學家的專業角度來期待《大稻埕》,恐怕只會“哈嘻”(打哈欠)連連

學生:歷史到底干我屁事啊
教授:沒有歷史哪有你啊
這是一般時下年輕一輩的想法
其實,這也適用於政治的概念
導演葉天倫是李筱峰老師的學生,筱峰老師說:「這個導演在學生時期,就會翹課」
想必這幕場景,應該是現實世界中,師生兩人的對話吧?!

自己的感動點
在蔣渭水感嘆日治時期的鴉片吸食制度殘害台灣人這裡
他不只是以醫治台灣人為事業的醫師,更自我期許治療台灣人的「知識營養不良症」
治療藥方即是開出最大量的文化與教育療法
電影一幕演到,政府和賣鴉片者宣傳「吸食鴉片者,若戒鴉片就會死亡」
這種愚民思想的傳播,真的現在就不復見於國民黨政府嗎?
「不簽ECFA,台灣就會沒前途」,不也是另類的愚民手法嗎?

1920年代的大稻埕,是台灣最繁華的大城市
這樣的國際型背景,當然就會出現各類族群在此交會
男主角飾演的年輕人,有時會講出別人聽得“霧剎剎”(一頭霧水)的台語
例如詢問哪裡可以買到「當歸」,台語發音卻像「冬瓜」
這裡細膩的點出,現在年輕一輩講台語的特色,“臭靈呆”(發音不標準)

《大稻埕》這部電影
文化部直接反應的認為,演員只要有豬哥亮,就是髒話連篇的電影
無需多言,這種思維,就是“龍太后”的文化部


PS.
1. 首次與這麼多位重量級的師長輩一起看試映片,還真不習慣,全場只有我與年紀相仿的友人放聲大笑
2. 一位成熟穩重的中年大叔(名字暫時保留),他的座位剛好與我的同一排,他觀看到感觸的點時,是全場哭得最大聲的人,連帶整排座位的椅子都在震動,真是一位性情中人!!
3. 值得進電影院,從輕鬆的氣氛之中,認識1920年代台灣的黃金歲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