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重啟新運,從自己出發


空氣中傳來一陣一陣的茉莉花香、檀香味,一股無形的精神力與我們同在。耳中聽到主儀人田再庭董事長一波一波振動耳膜的祈禱文,以「台灣神重啟台灣新運,建立台灣人建國信心」為願,祈求「賜福陳水扁總統,承接保台、護台天命」。看到與會人士一陣鼻酸的紅著眼眶。這是「聖山祈禱大會-台灣神護祐台灣,重啟新運」的現場時刻。


5歲的聖山,在眾人的見證之下,展示5年來的成長點滴,是這個階段性任務完成的深刻印記,也是邁向下一個新里程碑的小步伐。沒有過於悲觀的自以為渺小而不出聲,也沒有太過樂觀的完美劇情想法。秉持現實世界認真發揮個人的角色,期望藉由「228自由鐘」的蝴蝶效應炫染,完成台灣的建國大業,無形的心願與有形的鐘聲,從聖山開始傳播……


延伷閱讀: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影片】「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學術研討會

Comment: 這是首場針專門對“扁案”進行討論的學術界活動,這些法律界人士敢打破沉默挺身而出討論,非常難得,值得敬佩,大推~~~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影片】「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學術研討會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研討會重點整理)
林冠妙寫於 2012年9月29日 23:43 ·


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研討會)

2012/9/29林冠妙整理(台教會主辦)

陳耀祥教授說:
阿扁總統在法律上無罪!扁案是政治案件,政治案件要政治解決,若政治壓力夠大就能解決,政治力量不夠,連保外就醫都有問題。

羅承宗教授說:
阿扁總統在法律上無罪!阿扁不是受刑人,是受難人!

王思為教授說:
因為我們選舉選輸了,所以阿扁總統的案子,對內發聲力量不夠,應爭取國外支持,向國際發聲!

陳繼盛董事長說:
在法律上阿扁總統絕對無罪!大家可以放心,大聲的說出來!

洪英花法官說:
阿扁總統現在被關是因為龍潭案,但龍潭案自始無效!因為違憲違法!

鄭文龍律師說:
馬英九和東興大樓災民打官司,說打死都不賠,後來選黨主席時,災民包圍馬的家,新聞一直報,馬就妥協了。所以,要施壓,而且對象要正確,圍法務部,司法院都沒用….

備   註:凱達格蘭學校校長張富美,非常關心陳總統,但她總是很低調,今天一整天都在研討會現場,沒有離開,很認真的聽講….
文字整理: 林冠妙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開場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陳耀祥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羅承宗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廖欽福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王思為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 一) 問題交流一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 一) 問題交流二

video source: 南方快報楊武男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姊妹》(The Help)-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photo source
影片《The Help》在台灣譯為《姊妹》,故事背景發生在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社會階級呈現黑人當奴隸,白人當主人的常態。好奇心的趨使下,慢慢在心裡浮現一個「誰會想到2009年美國會出現首位有色人種的總統」問號後,繼續觀看劇情的發展。


當時美國的教育與法律,都明顯的規範白人與黑人之間應有的界線,如果提出黑人與白人的平等說,不但會被視為異類,而且是犯法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之下,造就待黑人工作者寬厚、或刻薄的白人主人。但其實,對於白人主人的家庭情況最瞭解的黑人幫傭者,每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等待被發掘。黑人傭人被禁止在白人主人家裡使用同個廁所,白人禁止到黑人家中,有色人種需走另外的出入口等歧視現象……(劇情簡介)

天賦人權的基本權利,從歷史的脈絡看來,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被壓迫的民族,不管距離多遠,都會有類似的命運。只是,在美國關於黑人受種族歧視的議題、德國屠殺猶太人的電影,無論年代有多久遠,總有不同的角度創作這類題材,讓該國人記得這段過去歷史的一部份。但在台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只要一講到228這個印記,加害族群就會跳出來指著被害族群說,你們挑起省籍情結。

一位嘉義228的見證者黃龍德對於228看法的口述資料這麼說:「外省人真的很會歧視我們台灣人。現在他們說你們台灣人為什麼要分得那麼明?其實過去是他們把本省外省分得很明,……外省人如何說他們不歧視我們?」(《諸羅山城二二八》,1995)

長輩說,或許台灣現在的遭遇不夠悽慘,所以台灣人還未到想不顧一切要當家作主的時機,仍是生活在得過且過的日子裡。

不管是說出口的勇氣、還是付出行動去實踐,《The Help》電影,告訴我們: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海報副標:Change begins with a whisper.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台教會「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暢談台灣司法爭議與改革

Comment: 誠懇推薦大家播空聽聽這場座談會,邊聽會邊覺得「哇哩咧,原來如此」。受刑人只是自由被剝奪,不代表必需失去人權、人道、人格尊嚴的待遇。何況陳水扁總統曾是國家元首,馬政府卻把對他的侵害說成是禮遇……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揭開司法黑幕」來賓與談綱要與錄音



2012/08/25 「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全程錄音檔

mp3下載

這場座談會,沒有事先的預期,聽到難以理解的法律名詞
反而是以實際的數據、照片、案例來讓民眾知道,他們所在意的人權、法治問題
被「司法絞肉機」搞得暈頭撞向的情事,畢竟不是人民的福氣

照片 &  講義 source: 台灣教授協會
講義下載:大檔12MB(較清晰) & 小檔1.7MB(下載較快),請自行擇一下載。


8月25日台灣教授協會在台中市主辦的「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由洪英花法官鉅細靡遺解說台灣獄政與受刑人的人權,羅承宗教授幽默風趣地從歷史、文化面看司法改革的問題,黃帝穎律師則比較具爭議性的「差別待遇」大案件。這是一場聽完讓人感受「原來如此」的掀開座談會。

洪英花法官從台灣人權危機談起,首先比較各國牢房,以陳水扁總統的牢房、中國谷開來秦城監獄模擬圖、挪威哈登重犯監獄為例,強調台灣的一般受刑人基本坪數獨居房規定是1.8-2坪/人,群居房是0.7坪/人,但實際上法務部承認台灣監獄是未達規定坪數的標準,然而北監又說「陳水扁總統的牢房明明就有1.38坪」(群居房2人至少需達1.4坪)的不合乎人權言論。何況聯合國界定監獄裡缺乏床鋪,是不人道的待遇。德國憲法指出群居房廁所未隔離是不衛生且沒有人格尊嚴可言的問題。受刑人只是自由被剝奪,不代表必需失去人權、人道、人格尊嚴的待遇。上述都只是一般受刑人的基本對待,何況陳水扁總統曾是國家元首,在台灣卻出現把對他的侵害說成是禮遇的謬論。

洪英花法官接著談到國家高權下的司法天平,探討台灣的司法有無雙重標準或歧義的現象。最後談到憲政危機,舉出兩個案例,一是現任司法院正、副院長是遞補出缺上任,任期在2011/9/30已到期,遞補者是不能一直連任,但馬英九卻沒有遵從總統職權的機制重新提名。二是2012連任總統的馬英九卻未完成就職典禮的合法程序---宣誓儀式,提出「原來台灣沒有總統嗎?」的疑問。

羅承宗教授要大家思考華人文化是否具備司法獨立作業的性格。審(法官)、檢(檢查官)、辯(律師)、學(學者)角色中,前三者要如何做出改革自己的成功司改?並引用林山田教授的名言:「鞋子合不合腳,穿的人最知道」加以比喻。

黃帝穎律師操著年輕世代特有的台語腔調,說明與他有關的大案件中,觀察其中差別待遇的明顯痕跡。強調人民敢勇於指責司法的不公不義,是民主深化最好的監督機制。

張炎憲會長在結論指出,中國人有兩點錯誤的觀念,一是清算過去,二是認為民進黨是竊國者。重視體制內的司法改革,與體制外的建國行動並不衝突,要改革現況,就是要改變思考方式(教育),並且當成長期志業來持續推動。


延伸閱讀: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4)

看著原住民電視台,想到是2005年開播,扁政府的政績;感受現在經濟蕭條不用講都慘慘慘,想到2000-2008年有人用口頭抱怨經濟不景氣的不實話語;望著阿扁總統氣色不佳的出現在新聞上,懷念阿扁總統那像鄰居般的招牌燦爛笑容。

我可以持續每日唸一本《228台灣神太上真經》的經典迴向給阿扁總統 ,與為阿扁總統祈禱。唸經迴向與祈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為在乎的人付出的方式之一。

在2002年出版的《總統開門》一書,看到阿扁總統在官田老家的場景,這個家還在等著阿扁總統。


(photo source: 翻拍自《總統開門-打開民主世紀之門》)


阿扁總統當初在書的尾聲處,留下這張照片與一段話
「實現理想的道路
不可能是一條直線,
不論路再怎麼崎嶇迴旋,
一定要不斷向上攀升,
步步向前……」

這也是2002年的阿扁總統,留給以後的阿扁總統的話~~~


(photo source: 翻拍自《總統開門-打開民主世紀之門》) 

期許我們一起每日祈禱,並且真誠相信祈禱的力量。

延伸閱讀: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3)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2)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迷思在228的超渡活動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迷思在228的超渡活動


(source: 二二八通訊 2012.08

這些所謂「撫慰228受難者之靈」的超渡法會,
超什麼?
渡什麼?

「高僧」何德何能,敢以高姿態來以上對下?

佛法的精神何在?

能夠為「公理」、「公義」犧牲的228菁英,
不是「天使」是什麼?

祂們行持「菩薩道」,不是「菩薩」是什麼?
會比社神之媽祖、王爺公地位差嗎?

「法師」放焰口,施食糖果、餅乾給228之靈,
就是矮化228為公理公義犧牲之神。

KMT到現在還如此作為,
是否崇尚加害者為神「入祀忠烈祠」,而鄙視受害之犧牲者永為「鬼眾」?

凡有骨氣的228受害者家屬,要自尊自重,不要參加此「宗教洗腦」的「法」會。

要尊崇228受害者為「台灣國神」、「菩薩」、「天使」,以祂們的「奉獻」為榮,推動台灣民主建國為志業。
(撰於2012/08/16)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228英靈在天哭泣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黑熊在台灣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有黑熊?台灣黑熊會咬人?熊掌、熊膽等物是補藥?這可能是一般人對熊的迷思。

世界目前熊的種類區分為八種,台灣黑熊屬於台灣特有亞種,也就是說,在亞洲分布胸前有「V字」的熊之中,台灣黑熊只分布在台灣,別無他處。根據研究,目前 只有台灣黑熊會做窩。台灣黑熊的主食是果實等植物,有時也會食用山豬、山羌等。牠不只是遠距離種子播遷者,也是山林的指標物種。


台灣的森林覆蓋率有58%,可接受的承載量是5,000-6,000隻台灣黑熊,但事實上,預估現在的台灣黑熊只有300-800隻。無正確台灣黑熊數量的主因,是政府每年只編列200萬的保育經費,對於台灣黑熊普查並無進一步的計畫。

在原住民傳統的文化,布農族認為獵殺台灣黑熊幾乎是一種禁忌,主要是熊與人的型體、腦波接近,因此獵殺台灣黑熊也與殺人幾乎畫上等號。如果真的不小心看錯 打到熊,獵人會變成“帶賽的人”,需要經過儀式、隔離的沉澱,否則無形中的不祥之氣,會影響作物敗壞等不好的事情發生。但隨著漢人文化的影響、原住民傳統 文化的變遷,從前打到的獵物只共享不賣的觀念起了變化,演變成不共享只賣的商業行為。


布農族發生「大分事件」的「有熊國」、研究保育外要兼顧不要被外界誤會的輔助工具(追蹤用晶片、無線發報器)、藉由民眾發聲迫使政府重視台灣黑熊……等,是這場風趣又不失知識傳遞的演講中,值得再深思的議題。

P.S. 世界有八種熊類:北極熊、棕熊、美洲黑熊、亞洲黑熊(台灣黑熊為七個亞種之一)、馬來熊、懶熊、貓熊、眼鏡熊。


參考資料:
陳郁秀,《鑽石台灣:多樣性自然生態篇-瑰麗多彩的土地》(台北:玉山社,2007)。
黃美秀,《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台北:遠流,2012)。


延伸閱讀:
【我們姓台灣】森林裏的獨行俠 台灣黑熊
08/12 阿米巴新文化講座~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台灣雲豹之謎@粉紅豹與台灣猴講故事(2010/11/25)
贊修的BLOG-Taiwan Aries 閃亮的小螺絲釘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從高麗犬(狛犬)談起


日前大地志工在路上撿拾到一對紅色的動物飾品,觀其外表並不像中國式的獅子,反而像是高麗犬(狛犬),意即長得像獅子的狗。

李榮聰的〈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狛犬建置變革之探討(上)(下)〉指出,相傳約在公元732年高麗送日本天皇一對動物供品,外型看起來像獅或貓,會搖尾巴汪汪叫,因而稱為高麗犬。高麗犬“再見”後,為紀念牠們便雕刻成高麗犬像。演變到後來神社狛犬常被比擬成佛陀座席前的獅子座,一來有守護者的意思,或是當成守護神聖空間的神獸。

狛犬最簡單的辨認之處,在於閉口的狛犬稱為「吽」獸(守護),開口的狛犬稱為「啊」獸(攻擊)。至於狛犬在台灣的變化,出現性器或附帶小狛犬造型等不同於當時日本內地的狛犬,則是另外一個課題。

其實台灣處處可見日治時期的痕跡,神社狛犬就是其中之一,但不知情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中國式的石獅。舉例說明之,或許有人會以為台中的寶覺寺是放靈骨塔的地方而已,但這只是功能之一,寺內紀念台籍日本兵罹難的「靈安故鄉」紀念碑之前,所擺放的即是一對狛犬(下圖)。


既然談到寶覺寺,寺內的「日本人遺骨安置所」紀念碑也要認識。二次終戰後,日本人在台灣的遺骨主要收納在三個地方,北部在北投的中和禪寺,中部在台中的寶覺寺,南部則在高雄市覆鼎金公墓。常有大批日本人在此些地方舉辦追念的活動,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對於墓地的習俗,是無禁忌的每天都可到墳墓探望故人。雖然二戰結束了,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並非如同一紙條約,說斷就可以切得乾乾淨淨的。親人的遺骨在台灣,或者「灣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對台灣的感情,相較於後來在台灣殖民的中國人,台灣人對日本人總有一份親切感。
寶覺寺內「日人遺骨安置所」紀念碑-01
中部地區 「日人遺骨安置所」

寶覺寺內「日人遺骨安置所」紀念碑(背面)-02
東部北部地區 「日人遺骨安置所」
日本人遺骨之所以要重新安置的原因之一,和1949年大量來台的中國難民以及軍隊需要住的地方有關,當時只要是可以用的建材,不管是鳥居或墓碑都會被“充份利用”。原明石元二郎墓地的所在地台北三橋町墓地,二次戰後變成中國人的違法大眷村,在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祭出魄力的鐵腕手段拆除違建後,才得以變身為現在的林森公園。

這些真切的歷史,卻有可能隨時被變造。今日在台灣隨處可見的石獅,也許不是石獅而是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狛犬;今日在台灣才看得到的車輪旗,也許不能代表是這塊土地的國旗。畢竟中國人改歷史、能騙就騙的本性,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參考資料:
新井一二三,〈臺灣為何教我哭?〉(台北市:大田,2011)。
李榮聰,〈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狛犬建置變革之探討(上)〉,《臺灣文獻》57卷2期(1996年6月),頁255-292。
李榮聰,〈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狛犬建置變革之探討(下)〉,《臺灣文獻》57卷3期(1996年9月),頁34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