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古早台中人的故事-科博館迎春特展

Aries: 感謝Jay的訊息快遞,台中人不可不知的台中事,之前參觀過《古早台中人的故事I》的特展,學習到許多知識,再次與您分享《古早台中人的故事II》



科博館迎春特展---《古早台中人的故事》
* 展出時間:2008年2月1日至5月1日
* 地  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四特展室

【上圖】現場展出惠來遺址出土的文物
【下圖】模擬還原現場

【新聞稿】

考古學是什麼?考古遺址有什麼價值?近年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人類學家們從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台中公園、南勢坑遺址挖掘出土的古物,使台中城的歷史更遠溯至1300年前,而新春推出的《古早台中人的故事Ⅱ》特展,則以近年來在「惠來遺址144號抵費地、台中市新市議會預定地」挖掘出土的番仔園及營埔文化遺物、獸骨、種子等動植物標本為主,並藉由珍貴的百年歷史照片,呈現台中市從古至今的環境變遷與人類歷史,為我們還原「古早台中人」的生活樣貌。

一般而言,大眾對台中市的歷史刻板印象中認為台中市最早是明朝時期開始,但科博館於 2002年7月1日 開始進行惠來遺址挖掘,發現至少有牛罵頭、營埔及番仔園三層文化的堆積,其中以1300年前俯身遺骸的出土,為台中市內首次發現,具有重大的文化史意義。

科博館人類學組主 任何傳坤 博士表示,當科博館考古人員在寸土寸金的都市精華地帶進行考古過程中,最常被問到的就是「考古學是什麼」?「考古遺址有什麼價值」?在現代快速移動的社會,宗教家庭等傳統價值逐漸式微,考古學對現在社會需要的意義和價值,可能每個人定義不同。自古迄今,不同族群的先民,前後在這裡留下豐富的文化資產,加上現今人口不斷移出、移入,形成今日台灣文化多元的面貌。這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起飛,物質建設大有斬獲,然而隨著建設帶來的破壞我們卻很少評估過,許多珍貴的文化遺址就在怪手之下消失了。

他表示,在後現代社會一切講求快速、短暫、不連續,人如何認知「過去」和他(她)如何批判「現在」的態度有關。考古人為古物發聲,向沉默的社會大眾對話。經由琳瑯滿目出土的古物,比較相關地區古物的製作技術與過程,可以串聯和解釋這些東西的由來,進一步探討過去和現在社區的連續性。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文物與文化遺址讓人眼見為憑,不但擴增了人們對自己居住地方的感情,也讓我們得以透過更生動有趣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向孩子闡述這塊土地的歷史。因此,談城市進化論,事實上應該先從考古談起。

在《古早台中人的故事Ⅱ》特展中,嘗試展現在七期重劃區、台中公園、南勢坑遺址挖掘出土的古物,目的不只是讓人發思古之幽情而已,而是想要傳達一些訊息,讓民眾瞭解文化遺產和歷史環境是永恆的、真實的。特展中以展示惠來遺址出土的獸骨、種子等動植物標本為主,再搭配珍貴的百年內老照片,時空分佈由近而遠,對瞭解台中市的歷史及古代至今的環境變遷,具有特殊的自然史及文化史意義。

何博士認為,考古學在社會層面的影響,因新的考古發現及傳播媒體的報導,已逐漸潛植在大眾的內心,這股力量對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具有正面的意義。從「惠來遺址144號抵費地」和「台中市新市議會預定地」挖掘出土的番仔園及營埔文化遺物,以及深埋在台中市內的考古遺址,不但對於科博館是一個具有研究與探索價值的珍貴資料,同樣的,對於台中市民而言,也是一項瞭解居住城市歷史與文化的學習對象,歡迎台中市民作夥來關心古早台中「地上的人」和「地下的物」。

科博館特展簡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