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2015年增訂版》後記



從沒想到,自己會加入歷史的行列。

認識二二八事件的歷程
回顧認識二二八事件的過程,國中的歷史課本是否教到此事,或許是篇幅太少,與中國歷史相較顯得不重要(當時考試比重),才忽略而沒有印象。再次接觸二二八事件,感受極度震驚,大約在2002-2003年左右,一群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的年輕人,討論完網路小組會議後,不知誰提議,大夥就一起觀看由阮美姝女士出版的《二二八事件慘案紀實》紀錄片,記得觀後感是「好恐怖喔!」「台灣有那麼多人被殺,怎麼課本沒有教?」

說來也巧,後來中部熱心人士林棟滄先生送來幾十箱奇美文化基金會助印的小冊子──李筱峰教授的《解讀二二八(節錄本)》,給大地用以推廣「台灣神運動」時發送給民眾,自己就從閱讀這本小冊子開始,有二二八事件的基本常識。

再版書的誕生
就讀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時,以《「台灣神」信仰之研究》為論文題目,其中「『台灣神』信仰的形塑」章節,就是在探討49位「台灣神」典範的事蹟,著重於先賢先烈的所作所為與對台灣的貢獻。除了自己的指導老師張炎憲教授外,也向筱峰老師請益,某日當我詢問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資料時,筱峰老師說「我們來重寫」,自己心裡OS「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研究生,寫書是何其重大的工程,老師只是隨口說說,過一陣子就忘了吧!?」沒想到筱峰老師是認真的,還很貼心的答應,等我的碩士論文完成,再進行再版書的事。

就這樣,真的開始著手重寫。本書將焦點放在34位菁英的家庭背景、生平事蹟、社會角色、二二八的作為、受難慘況、家屬受到的影響等面向。過程中時常遇到解讀資料的問題,筱峰老師或許已被問到認為這個學生有些“龜毛”了吧!?他甚至還以李氏幽默風格開玩笑的回說「我答不出來怎麼辦」。但很幸運的,總在討論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與收獲
自己「從做中學」,由點的知識更瞭解時代背景,一些無法連結的地方也慢慢解開,例如日治時期台灣的公共衛生已達一定程度,為何終戰後反而傳染疾病蔓延,其實與國民政府接收公衛設施並盜賣、港口檢疫鬆散等有關(詳見郭章垣部分)。又如「王添灯筆禍事件」官司時,報紙以「前社長」稱呼王添灯,從一份呈給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人民導報社發行人改聘」的箋,才發現原來王添灯的社長任職從1946年5月11日至9月18日止,之後由宋斐如回鍋再任社長一職,這個較少被注意的資料,也解釋了為何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夕,宋斐如仍以社長身分發表《人民導報》周年感言的文章。而從宋斐如撰寫的文章觀察,他屬公務員中的異類,一再強調人民要展現力量自治、自立,在二二八爆發前夕,文章更把政府官吏比喻成「害蟲」,簡直是當時的「衝組」(台語)。經由資料的拼湊,發覺每位菁英各有其無可取代的特色與不平凡之處。

過程中除了獲益良多,也因菁英消逝後,家屬堅毅面對困境的感人過程而動容。唯有台灣民主建國,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致謝
由論文改寫的《台灣神信仰-大愛的修行》書籍出版後,杜正勝教授曾提醒「出書不代表很了不起,要多讀冊」、「寫出人物的故事以增加文章可讀性」,雖然身為院士,杜老師仍時常謙虛表示自己「懂得只是淺淺的」、「書讀得不夠,要多讀冊」,這些身教都看在眼裡,這些叮嚀會記在心裡,也試著運用在此書。

本書得以完成出版,感謝筱峰老師給予實習機會,將學校的理論運用在實務操作上。玉山社細心的幫忙。感念為台灣犧牲的二二八先賢、因撰書所打擾的二二八家屬。人權記者陳銘城無私的分享。簡余晏議員服務處等多人的幫助,不一一列出,感激在心。

最後,要將此書獻給突然去天上當神的炎憲老師,感謝他領我加入歷史行列。


陳孟絹
2014年12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