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許忠信教授-從退休年金制度談台灣財政懸崖

許忠信教授的演講,前半段先分析以馬政府執政的方式繼續走下去,台灣可能要面對的困境,並舉他國的例子加以佐證,現在台灣在財政懸崖並非恐嚇的話語。演講後分段提出個人的見解,台灣如何把握有利條件,創作出對台灣最有利的未來走向。許忠信教授並非以悲慘的角度,帶給聽眾淒慘落魄的未來,而是台灣的未來把握在自己的手上,這個有希望的未來,待你我共同實現的遠景。


許忠信教授-從退休年金制度談台灣財政懸崖(2012/12/19)


演講重點摘要:

前言:
1.馬政府跟中國簽訂ECFA(過渡性貿易協定),卻不跟美日歐與東南亞各國先形成自由貿易區,台灣產業的資金、人才將大量西進中國,結果將造成人民大失業、薪資下降、國家財政惡化。迄今總共經歷四百場相關的演講。

2.美國雷根總統說過:「我們為了現在暫時的方便,已經把我們子孫的未來變成抵押品」,而台灣的現況,將更嚴重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國財政現況有多嚴重:
1.目前負債已達5兆台幣,已近舉債的上限(用前3年的GNP/國民生產毛額,平均值的40%),若再加上退撫金、退休金(軍公教勞)的給付,(隱藏)負債已達21兆台幣。

2.台灣目前外匯存底4,000億美金,若以美元匯率1:30換算,大約12兆台幣。(外匯存底=我們口袋裡的錢+國家銀行的現金),換言之,台灣外匯存底只有12兆台幣,就算全民拿出所有的錢再加上銀行的現金,距離負債還欠9兆台幣。

3.這種危機已迫在眉捷,中國在全世界封鎖台灣,不願讓台灣加入聯合國或讓台灣加入任何國際組織,目的使台灣無法得到國際任何國家的援助。例如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與政治無關的組織台灣都不得其門而入。

4.國際貨幣基金於1947年成立,目的維持會員國家的固定匯率,至1970年後,會員國紛採彈性匯率,怕有國家若發生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嚴重貨幣貶值,其基金則加以幫助使該國家貨幣穩定。

5.假設台灣發生國際性的金融危機,則無任一國際貨幣基金來援助。靠美國,援助有限,只靠中國,後果將難以想像。

6.以希臘、愛爾蘭兩個實例,國家政策的錯誤,是造成國家衰敗的主因。
國家的金融危機2個主要類型:
1.財政問題。

2.銀行體系。都是引爆金融危機的因素。由於銀行彼此有金融上的借貸匯相關連,債權與債務相依賴,只要有一家銀行倒閉,勢必引發連鎖反應,所以應到系統風險。其解決方法:由政府接收。維持高外匯存底是我國的保命丸。

台灣目前的財政危機:
1.政府總預算的歲入歲出差距太大。

2.軍公教退休金給付。

我國歲出比歲入的差額赤字近3千億,其惡化原因:
1.課不到資本家(企業)的稅。

2.遺產稅贈予稅(富人)的減少。

3.國家歲出預算並未用在重大建設,而是大多用在給付軍公教退休金。

4.企業空洞化,營業稅大量減少。

5.承擔國家主要稅收,來自薪資所得者的基層勞工。

迫切解救國家財政問題方法:
1.開源:製造產業回流。

2.節流:退休金給付的改革。

企業回流:
1.中國土地勞力成本明顯提高,各國商人紛紛轉移投資地。

2.美國:採貨幣寬鬆。大量印錢,美金貶值,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出口量減少。
台灣則在領導人與政策上出問題,他不著手國內發展,反而極力向中國靠攏。外貿協會官員王志剛,到重慶拓展貿易,他沒推銷台灣工業,卻反而為中國向台灣招商到當地投資。目前台商在中國製造已取代在台製造出口到中國,今年(2012)比照去年(2011)1-10月我們對中國的出口衰退6%。

3.透過ECFA不是大量會出口到中國嗎?實際是相反。最嚴重的時候,在明年底ECFA要自中國開放6千多項工業品,其中包含2300多項是全台工業區之主要生產品,過去政府擋住不准開放,而明年底,則全部給予零關稅開放進口。其餘4千多項予以高關稅進口之品項,一律也給予零關稅進口。

4.台灣經濟明年底才是真正嚴重的開始。產業的空洞化,企業在中國生產,再以零關稅進口回銷台灣,台灣勞工大量失業,馬英九讓中國達到以經促統的目的。

為鼓勵企業回流,日前所舉辦的產業發展會議,決議:
1.勞工工時彈性化。

2.大量採用人力派遣。(廉價勞力,規避勞基法)

節流:
1.改革退休慰問金。

2.改革18%與13%優存。

但這兩個部份馬政府,遲緩不決。

3.台灣正面臨中國以經逼統,為使台灣就範,馬政府讓中國的服務業、農工產品進入台灣,未來台灣勞工必需到中國就業。迫使台灣經濟困頓、人民失去自信心。這是政府政策錯誤所造成。

4.台灣如不僅跟中國貿易,台灣還是有路可行。世界大陸的東南方海島國:
北美洲的東南方:古巴
亞洲的東南方:台灣
非洲的東南方:馬達加斯加
英吉利,英格蘭,日本,菲律賓
而台灣經濟貿易地理位置是全世界最佔優勢。

5.現今高雄港運輸量已大大減少,台灣現在的貿易跟中國的關係已變成東西向(運輸主要港:台北港、麥寮港),基隆港、高雄港已規劃變成遊艇觀光港。

6.明年底對中國開放6千多項產品後,國家稅收更加減少,減少對中國投資、依賴,讓企業回流是唯一方法,如果要與中國維持ECFA關係,必需先暫停ECFA,必需要求中國先讓台灣與歐美日、東南亞等簽訂自由貿易,形成自由貿易區,再來談落實ECFA,如台灣與歐美日形成自由貿易區,不僅台商會回台製造,銷往美日,美日會來台製造,銷往中國。這是唯一可行方式。

7.台灣與世界他國採WTO貿易條件,對中國就同樣以WTO方式,台灣與其他國採自由貿易條件,與中國就同樣方式,如此台灣的貿易才會平衡,台灣才不會傾中,變中國的一部份,如此才能善用國際的地理位置,與美日歐東南亞做國際貿易。

當務之急:
1.改革18趴財政問題,企業回流,不與中國落實ECFA,政府出面協助國人之開發品能商業化有助中小企業品牌提升,增加稅加改善國家財政。

問答時間:

Q1.許忠信教授認為的解決方案:

Ans:
1.開源:稅基增加、鼓勵企業回流、推動美日歐自由貿易區

但是,

中國阻力:中國威脅各國不得跟台灣形成自由貿易區,以免破壞中國以經逼統。
中國對日本施壓:日商在中國有多少投資?敢得罪中國嗎?
中國對美國施壓:美國100大企業都在中國有投資,企業若支持推動台美FTA的議員,就在中國境內給你查稅,逼迫企業不支持推動台美FTA的議員。

2.ECFA就是要阻止美日歐跟台灣的FTA,所以台灣一定要暫時停止落實ECFA。

2.1.英、日、德文都要精通 ,才能說服國外的經貿官員

2.2.把資金投注在設立台灣北中南東四個工研院,強調應用研究

3.節流:18%沒必要支出要刪改

Q2. 為什麼「南北貿易」比「東西貿易」對台灣較有利?

Ans:
所謂南北貿易是指:
基隆-橫濱-美國
高雄-新加坡-歐洲
這樣台灣就能連接全世界

所謂東西貿易是指:
安平-中國
淡水-中國
台灣只跟中國連結

1.台灣跟南中國緯度相同,產品替代性很高,印度跟台灣風俗民情差異大,以衣服來說就不會互穿,台灣跟中國產品有三高 :高同質 、高替代、高競爭,但中國土地成本低、人事成本低 、環保要求低,台灣與中國形成自由貿易區以後,當然台商會往華中、華南去,在那邊形成產業聚落,再以零關稅銷到中國各地與回銷台灣,台灣就被邊陲化。

Q3.中國崛起的威脅?

Ans:
1.中國在法治與文獻研究還差日本很遠,以最近幾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統計來看。

2.台灣的機會在於:中國政治實力愈強,就會產生更大野心,例如南海領土爭議,中國可能會跟美日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屆時,台灣就有機會翻身,只要台灣體質不要被破壞就有機會,台灣不要變中國附庸就有機會。

3.以台灣東寧王國對抗清朝19年來看,當時台灣東寧王國不依賴清朝反而富庶。台灣與中國政治與經濟是走相反的,政治愈親密,台灣經濟愈差;政治愈區隔,台灣經濟愈好,因為台灣還是要走向國際,做南北向貿易,做研發,跟世界接軌。

Q4.限制台商到中國投資的可行性?

Ans:
1.2002年台商逼迫政府更開放對中國的投資,當時有人提出「相對投資」的概念,但不被採納,也就是台商在中國投資多少,在台灣就要投資多少。資金只到中國 ,台灣人就沒工作機會。

Q5.台灣遠離中國,中國還是會對各國繼續施壓,怎麼辦?

Ans:
1.台灣人要能對抗中國的壓力,把研發能力轉換成商品

2.運用腦力與地理優勢製造商品給全世界是台灣的優勢

3.總統心要在台灣,而不是中國

4.你的腦力與體力國外想要,你就有工作

5.多觀察台灣產業結構與年輕人天份

6.最重要的是政策與領導人的問題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尋找獨裁者的統治痕跡

(photo source)

《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II.惡夢醒來》的封面,作者努力要把蔣介石吐出來的圖像,就像把獨裁統治者加諸在她身上的一切清除,引起了跨世代族群的回響與共鳴。這一套2012年下旬出版的漫畫,廣泛的引發討論,尤其是台灣解嚴年代前後出生的世代們。

作者林莉菁是屏東人,是在戒嚴時期成長的鄉下孩子,這本自傳體漫畫,畫得雖然是渺小的個人,卻可以從作者成長脈絡看出台灣社會的時代縮影。而這段演變過程,在不同世代間引起「回想我小時候……」的話題,可見統治者鞏固統治權的手法歷久不變。

簡單做個測試,12生肖你會用什麼語言唸出來,這個語言就是你的母語,但在台灣的成長背景,北京話取代了原有的母語,然而被遺忘的語言或鄉土情感,總是等在角落,等著再度被憶起。從小到大,在國民黨體制之下的教育,明顯告訴你,職業有分貴踐,人生而有階級,所以國小班級的幹部,總是由某個家長會長的小孩擔任、或名人的小孩擔任、或……。“偉大的蔣總統”像凡人一樣死亡時,那個年紀的你做了什麼事?為何想再重新學習母親的話?什麼契機讓你想認識生活的土地?

這雖然只是一本讓人可以打開聊天話題的有趣漫畫,但周婉窈教授寫的序〈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福爾摩沙、我們共同的未來 〉,卻又那麼真實的引導讀者想查尋更多資料,甚至回想到我的小時候~~~


1. 《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漫畫如何引發跨世代族群的回響與共鳴?
2. 你我成長的歲月之中,獨裁統治者的痕跡如何無聲無息吸依在統治者教養之下的新世代?被統治者又是在什麼契機之下想反抗,進而把殖民細胞拔除?
3. 從伊朗短片「2+2=5」,認清獨裁者控制人民的手段,也反思政治與歷史無處不在生活之中,以面對取代迴避才能建立個人的判斷觀點。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重啟新運,從自己出發


空氣中傳來一陣一陣的茉莉花香、檀香味,一股無形的精神力與我們同在。耳中聽到主儀人田再庭董事長一波一波振動耳膜的祈禱文,以「台灣神重啟台灣新運,建立台灣人建國信心」為願,祈求「賜福陳水扁總統,承接保台、護台天命」。看到與會人士一陣鼻酸的紅著眼眶。這是「聖山祈禱大會-台灣神護祐台灣,重啟新運」的現場時刻。


5歲的聖山,在眾人的見證之下,展示5年來的成長點滴,是這個階段性任務完成的深刻印記,也是邁向下一個新里程碑的小步伐。沒有過於悲觀的自以為渺小而不出聲,也沒有太過樂觀的完美劇情想法。秉持現實世界認真發揮個人的角色,期望藉由「228自由鐘」的蝴蝶效應炫染,完成台灣的建國大業,無形的心願與有形的鐘聲,從聖山開始傳播……


延伷閱讀: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影片】「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學術研討會

Comment: 這是首場針專門對“扁案”進行討論的學術界活動,這些法律界人士敢打破沉默挺身而出討論,非常難得,值得敬佩,大推~~~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影片】「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學術研討會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研討會重點整理)
林冠妙寫於 2012年9月29日 23:43 ·


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研討會)

2012/9/29林冠妙整理(台教會主辦)

陳耀祥教授說:
阿扁總統在法律上無罪!扁案是政治案件,政治案件要政治解決,若政治壓力夠大就能解決,政治力量不夠,連保外就醫都有問題。

羅承宗教授說:
阿扁總統在法律上無罪!阿扁不是受刑人,是受難人!

王思為教授說:
因為我們選舉選輸了,所以阿扁總統的案子,對內發聲力量不夠,應爭取國外支持,向國際發聲!

陳繼盛董事長說:
在法律上阿扁總統絕對無罪!大家可以放心,大聲的說出來!

洪英花法官說:
阿扁總統現在被關是因為龍潭案,但龍潭案自始無效!因為違憲違法!

鄭文龍律師說:
馬英九和東興大樓災民打官司,說打死都不賠,後來選黨主席時,災民包圍馬的家,新聞一直報,馬就妥協了。所以,要施壓,而且對象要正確,圍法務部,司法院都沒用….

備   註:凱達格蘭學校校長張富美,非常關心陳總統,但她總是很低調,今天一整天都在研討會現場,沒有離開,很認真的聽講….
文字整理: 林冠妙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開場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陳耀祥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羅承宗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廖欽福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一) 王思為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 一) 問題交流一

「司法正義與人權 - 從扁案談起」( 一) 問題交流二

video source: 南方快報楊武男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姊妹》(The Help)-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photo source
影片《The Help》在台灣譯為《姊妹》,故事背景發生在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社會階級呈現黑人當奴隸,白人當主人的常態。好奇心的趨使下,慢慢在心裡浮現一個「誰會想到2009年美國會出現首位有色人種的總統」問號後,繼續觀看劇情的發展。


當時美國的教育與法律,都明顯的規範白人與黑人之間應有的界線,如果提出黑人與白人的平等說,不但會被視為異類,而且是犯法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之下,造就待黑人工作者寬厚、或刻薄的白人主人。但其實,對於白人主人的家庭情況最瞭解的黑人幫傭者,每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等待被發掘。黑人傭人被禁止在白人主人家裡使用同個廁所,白人禁止到黑人家中,有色人種需走另外的出入口等歧視現象……(劇情簡介)

天賦人權的基本權利,從歷史的脈絡看來,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被壓迫的民族,不管距離多遠,都會有類似的命運。只是,在美國關於黑人受種族歧視的議題、德國屠殺猶太人的電影,無論年代有多久遠,總有不同的角度創作這類題材,讓該國人記得這段過去歷史的一部份。但在台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只要一講到228這個印記,加害族群就會跳出來指著被害族群說,你們挑起省籍情結。

一位嘉義228的見證者黃龍德對於228看法的口述資料這麼說:「外省人真的很會歧視我們台灣人。現在他們說你們台灣人為什麼要分得那麼明?其實過去是他們把本省外省分得很明,……外省人如何說他們不歧視我們?」(《諸羅山城二二八》,1995)

長輩說,或許台灣現在的遭遇不夠悽慘,所以台灣人還未到想不顧一切要當家作主的時機,仍是生活在得過且過的日子裡。

不管是說出口的勇氣、還是付出行動去實踐,《The Help》電影,告訴我們: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海報副標:Change begins with a whisper.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台教會「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暢談台灣司法爭議與改革

Comment: 誠懇推薦大家播空聽聽這場座談會,邊聽會邊覺得「哇哩咧,原來如此」。受刑人只是自由被剝奪,不代表必需失去人權、人道、人格尊嚴的待遇。何況陳水扁總統曾是國家元首,馬政府卻把對他的侵害說成是禮遇……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揭開司法黑幕」來賓與談綱要與錄音



2012/08/25 「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全程錄音檔

mp3下載

這場座談會,沒有事先的預期,聽到難以理解的法律名詞
反而是以實際的數據、照片、案例來讓民眾知道,他們所在意的人權、法治問題
被「司法絞肉機」搞得暈頭撞向的情事,畢竟不是人民的福氣

照片 &  講義 source: 台灣教授協會
講義下載:大檔12MB(較清晰) & 小檔1.7MB(下載較快),請自行擇一下載。


8月25日台灣教授協會在台中市主辦的「揭開司法黑幕」座談會,由洪英花法官鉅細靡遺解說台灣獄政與受刑人的人權,羅承宗教授幽默風趣地從歷史、文化面看司法改革的問題,黃帝穎律師則比較具爭議性的「差別待遇」大案件。這是一場聽完讓人感受「原來如此」的掀開座談會。

洪英花法官從台灣人權危機談起,首先比較各國牢房,以陳水扁總統的牢房、中國谷開來秦城監獄模擬圖、挪威哈登重犯監獄為例,強調台灣的一般受刑人基本坪數獨居房規定是1.8-2坪/人,群居房是0.7坪/人,但實際上法務部承認台灣監獄是未達規定坪數的標準,然而北監又說「陳水扁總統的牢房明明就有1.38坪」(群居房2人至少需達1.4坪)的不合乎人權言論。何況聯合國界定監獄裡缺乏床鋪,是不人道的待遇。德國憲法指出群居房廁所未隔離是不衛生且沒有人格尊嚴可言的問題。受刑人只是自由被剝奪,不代表必需失去人權、人道、人格尊嚴的待遇。上述都只是一般受刑人的基本對待,何況陳水扁總統曾是國家元首,在台灣卻出現把對他的侵害說成是禮遇的謬論。

洪英花法官接著談到國家高權下的司法天平,探討台灣的司法有無雙重標準或歧義的現象。最後談到憲政危機,舉出兩個案例,一是現任司法院正、副院長是遞補出缺上任,任期在2011/9/30已到期,遞補者是不能一直連任,但馬英九卻沒有遵從總統職權的機制重新提名。二是2012連任總統的馬英九卻未完成就職典禮的合法程序---宣誓儀式,提出「原來台灣沒有總統嗎?」的疑問。

羅承宗教授要大家思考華人文化是否具備司法獨立作業的性格。審(法官)、檢(檢查官)、辯(律師)、學(學者)角色中,前三者要如何做出改革自己的成功司改?並引用林山田教授的名言:「鞋子合不合腳,穿的人最知道」加以比喻。

黃帝穎律師操著年輕世代特有的台語腔調,說明與他有關的大案件中,觀察其中差別待遇的明顯痕跡。強調人民敢勇於指責司法的不公不義,是民主深化最好的監督機制。

張炎憲會長在結論指出,中國人有兩點錯誤的觀念,一是清算過去,二是認為民進黨是竊國者。重視體制內的司法改革,與體制外的建國行動並不衝突,要改革現況,就是要改變思考方式(教育),並且當成長期志業來持續推動。


延伸閱讀: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4)

看著原住民電視台,想到是2005年開播,扁政府的政績;感受現在經濟蕭條不用講都慘慘慘,想到2000-2008年有人用口頭抱怨經濟不景氣的不實話語;望著阿扁總統氣色不佳的出現在新聞上,懷念阿扁總統那像鄰居般的招牌燦爛笑容。

我可以持續每日唸一本《228台灣神太上真經》的經典迴向給阿扁總統 ,與為阿扁總統祈禱。唸經迴向與祈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為在乎的人付出的方式之一。

在2002年出版的《總統開門》一書,看到阿扁總統在官田老家的場景,這個家還在等著阿扁總統。


(photo source: 翻拍自《總統開門-打開民主世紀之門》)


阿扁總統當初在書的尾聲處,留下這張照片與一段話
「實現理想的道路
不可能是一條直線,
不論路再怎麼崎嶇迴旋,
一定要不斷向上攀升,
步步向前……」

這也是2002年的阿扁總統,留給以後的阿扁總統的話~~~


(photo source: 翻拍自《總統開門-打開民主世紀之門》) 

期許我們一起每日祈禱,並且真誠相信祈禱的力量。

延伸閱讀: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3)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2)
《總統開門》-複習阿扁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迷思在228的超渡活動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迷思在228的超渡活動


(source: 二二八通訊 2012.08

這些所謂「撫慰228受難者之靈」的超渡法會,
超什麼?
渡什麼?

「高僧」何德何能,敢以高姿態來以上對下?

佛法的精神何在?

能夠為「公理」、「公義」犧牲的228菁英,
不是「天使」是什麼?

祂們行持「菩薩道」,不是「菩薩」是什麼?
會比社神之媽祖、王爺公地位差嗎?

「法師」放焰口,施食糖果、餅乾給228之靈,
就是矮化228為公理公義犧牲之神。

KMT到現在還如此作為,
是否崇尚加害者為神「入祀忠烈祠」,而鄙視受害之犧牲者永為「鬼眾」?

凡有骨氣的228受害者家屬,要自尊自重,不要參加此「宗教洗腦」的「法」會。

要尊崇228受害者為「台灣國神」、「菩薩」、「天使」,以祂們的「奉獻」為榮,推動台灣民主建國為志業。
(撰於2012/08/16)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228英靈在天哭泣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黑熊在台灣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有黑熊?台灣黑熊會咬人?熊掌、熊膽等物是補藥?這可能是一般人對熊的迷思。

世界目前熊的種類區分為八種,台灣黑熊屬於台灣特有亞種,也就是說,在亞洲分布胸前有「V字」的熊之中,台灣黑熊只分布在台灣,別無他處。根據研究,目前 只有台灣黑熊會做窩。台灣黑熊的主食是果實等植物,有時也會食用山豬、山羌等。牠不只是遠距離種子播遷者,也是山林的指標物種。


台灣的森林覆蓋率有58%,可接受的承載量是5,000-6,000隻台灣黑熊,但事實上,預估現在的台灣黑熊只有300-800隻。無正確台灣黑熊數量的主因,是政府每年只編列200萬的保育經費,對於台灣黑熊普查並無進一步的計畫。

在原住民傳統的文化,布農族認為獵殺台灣黑熊幾乎是一種禁忌,主要是熊與人的型體、腦波接近,因此獵殺台灣黑熊也與殺人幾乎畫上等號。如果真的不小心看錯 打到熊,獵人會變成“帶賽的人”,需要經過儀式、隔離的沉澱,否則無形中的不祥之氣,會影響作物敗壞等不好的事情發生。但隨著漢人文化的影響、原住民傳統 文化的變遷,從前打到的獵物只共享不賣的觀念起了變化,演變成不共享只賣的商業行為。


布農族發生「大分事件」的「有熊國」、研究保育外要兼顧不要被外界誤會的輔助工具(追蹤用晶片、無線發報器)、藉由民眾發聲迫使政府重視台灣黑熊……等,是這場風趣又不失知識傳遞的演講中,值得再深思的議題。

P.S. 世界有八種熊類:北極熊、棕熊、美洲黑熊、亞洲黑熊(台灣黑熊為七個亞種之一)、馬來熊、懶熊、貓熊、眼鏡熊。


參考資料:
陳郁秀,《鑽石台灣:多樣性自然生態篇-瑰麗多彩的土地》(台北:玉山社,2007)。
黃美秀,《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台北:遠流,2012)。


延伸閱讀:
【我們姓台灣】森林裏的獨行俠 台灣黑熊
08/12 阿米巴新文化講座~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台灣雲豹之謎@粉紅豹與台灣猴講故事(2010/11/25)
贊修的BLOG-Taiwan Aries 閃亮的小螺絲釘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從高麗犬(狛犬)談起


日前大地志工在路上撿拾到一對紅色的動物飾品,觀其外表並不像中國式的獅子,反而像是高麗犬(狛犬),意即長得像獅子的狗。

李榮聰的〈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狛犬建置變革之探討(上)(下)〉指出,相傳約在公元732年高麗送日本天皇一對動物供品,外型看起來像獅或貓,會搖尾巴汪汪叫,因而稱為高麗犬。高麗犬“再見”後,為紀念牠們便雕刻成高麗犬像。演變到後來神社狛犬常被比擬成佛陀座席前的獅子座,一來有守護者的意思,或是當成守護神聖空間的神獸。

狛犬最簡單的辨認之處,在於閉口的狛犬稱為「吽」獸(守護),開口的狛犬稱為「啊」獸(攻擊)。至於狛犬在台灣的變化,出現性器或附帶小狛犬造型等不同於當時日本內地的狛犬,則是另外一個課題。

其實台灣處處可見日治時期的痕跡,神社狛犬就是其中之一,但不知情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中國式的石獅。舉例說明之,或許有人會以為台中的寶覺寺是放靈骨塔的地方而已,但這只是功能之一,寺內紀念台籍日本兵罹難的「靈安故鄉」紀念碑之前,所擺放的即是一對狛犬(下圖)。


既然談到寶覺寺,寺內的「日本人遺骨安置所」紀念碑也要認識。二次終戰後,日本人在台灣的遺骨主要收納在三個地方,北部在北投的中和禪寺,中部在台中的寶覺寺,南部則在高雄市覆鼎金公墓。常有大批日本人在此些地方舉辦追念的活動,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對於墓地的習俗,是無禁忌的每天都可到墳墓探望故人。雖然二戰結束了,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並非如同一紙條約,說斷就可以切得乾乾淨淨的。親人的遺骨在台灣,或者「灣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對台灣的感情,相較於後來在台灣殖民的中國人,台灣人對日本人總有一份親切感。
寶覺寺內「日人遺骨安置所」紀念碑-01
中部地區 「日人遺骨安置所」

寶覺寺內「日人遺骨安置所」紀念碑(背面)-02
東部北部地區 「日人遺骨安置所」
日本人遺骨之所以要重新安置的原因之一,和1949年大量來台的中國難民以及軍隊需要住的地方有關,當時只要是可以用的建材,不管是鳥居或墓碑都會被“充份利用”。原明石元二郎墓地的所在地台北三橋町墓地,二次戰後變成中國人的違法大眷村,在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祭出魄力的鐵腕手段拆除違建後,才得以變身為現在的林森公園。

這些真切的歷史,卻有可能隨時被變造。今日在台灣隨處可見的石獅,也許不是石獅而是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狛犬;今日在台灣才看得到的車輪旗,也許不能代表是這塊土地的國旗。畢竟中國人改歷史、能騙就騙的本性,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參考資料:
新井一二三,〈臺灣為何教我哭?〉(台北市:大田,2011)。
李榮聰,〈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狛犬建置變革之探討(上)〉,《臺灣文獻》57卷2期(1996年6月),頁255-292。
李榮聰,〈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狛犬建置變革之探討(下)〉,《臺灣文獻》57卷3期(1996年9月),頁347-439。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雙重殖民的悲哀與抵抗:───以許昭榮為例兼論「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中界功能


Comment: 因為篇幅的關係,對許昭榮老前輩一生歷經曲折的事蹟未再多加著墨,他的故事,絕對可以拍成電影;他的抵抗過程,另人動容。許昭容這三個字,象徵著台籍老兵這群被邊緣化的族群(Subaltern)對不公不義的抵抗。而這些抵抗之所以重要,誠如張炎憲教授所言:「台灣人跨時代的戰爭經驗在此時更顯得可貴,乃因過去的反共者背棄他們的理念,向昔日的敵人靠攏。」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雙重殖民的悲哀與抵抗    
一、前言 
在台灣講到「老兵」,或許一般人的刻版印象會直覺聯想到有退輔會輔導而享有自成一套社會福利體系的「榮民」(榮譽國民)。但其實台灣因為複雜的歷史背景關係,歷任的“統治者”在台灣留下許多殖民的痕跡,「台籍老兵」就是其中一項,這群被邊緣化的族群(Subaltern)長久以來處於無聲的狀態。身為台籍 老兵之一的許昭榮先生,歷經時間與空間的種種磨難,開始獨自一人,展開散落在中國的台籍老兵口述歷史調查,以書寫史實來對抗舊殖民日本政府以及新殖民國民政府的忽略與遺忘。除此之外爭取「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設置,這個後殖民的景觀地標,卻也成為許昭榮先生選擇殉道的空間。這些因被殖民而產生的歷史,卻只存在於台灣的教科書之外。

二、台籍老兵

李筱峰教授在《台灣兵影像故事》的〈序〉中指出:「殖民地的可悲,在於他沒有自主性的主體地位。他必須為他的殖民母國而活,一切的價值,也以他的殖民母國 為依歸。他,只是人家的邊陲、人家的附庸。他,不是他自己。」台灣歷來因是外來統治者的殖民地,所以一直在為統治者而活,不是他自己,主人變換,台灣人的角色就跟著變化,不變的是做奴隸的身分與殖民過客的冷落以待。

近代的台灣人,在新舊殖民者的統治之下,換過不同的制服上戰場去打仗(圖1),因個人際遇不同,可能在二戰時當過「日本兵」與同盟國打戰,有部份在剿匪戰爭時成為「國民政府軍」與共產黨打戰,有些則變成「中共人民解放軍」參加解放戰爭因時局變化轉而參與抗美援朝戰爭,也有韓戰結束後繼續打823砲戰者。台灣人在這個時代的巨輪,沒有自主性,只能任由命運擺佈。

圖1  穿著不同國家制服去打仗的台灣人
資料來源:《戰火浮生-台灣人去打仗》封面

(一)日本兵
1927年的兵役法規定「僅有使用戶籍法者才適用徵兵檢查之規定」,因此台灣、韓國兩地的人民不適用於徵兵法,沒有服兵役的義務。 隨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軍員的緊縮,開始巧立名目對台灣人徵兵(圖2),從志願兵到全面徵兵。 最早於1937年支那事變(中國稱蘆溝橋事變)後的第二次中日戰爭開始,對台灣人以「軍夫」「軍屬」的名義雇用,屬於軍隊的最底層,奉命搬運軍需品。 這之中包括客家人與原住民,因所涉及的種族與名義繁多,泛稱為「台灣人日本兵」。

日本政府在台灣的軍事動員,有兩個特色,一是配合日本戰爭狀況和需要,例如前線需要軍夫,台灣就提供軍夫。二是隨著日本侵略戰向南推移,例如隨著太平洋戰 爭南進。根據厚生省的統計數字,自1937年起,參加戰事的台灣人日本兵共計有277,183人(含軍人、軍屬、女性), 徵兵率是15-24歲男性年齡層的1/3。

圖2  日本募兵廣告
資料來源:《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下冊)》

圖3  學生軍事教練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彰化遺跡碑合照
資料來源:《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下冊)》

命運有的如李登輝總統的哥哥李登欽(日文名岩里武則)於1945年戰死於呂宋島。也有特例像阿美族的高砂義勇隊Suniyou(史尼育晤)在1974年的印尼被發現,獨自一人在Morotai(摩洛泰)小島上生活了近30年, 回台僅5年就死於肺癌, 是什麼原因始然?二戰後,台籍日本兵因此不能道出這段歷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新殖民者中華民國是舊殖民者日本的敵人。二戰時「血書志願」的忠誠證明,在二戰後被視為台奸,曾經的敵人中華民國卻搖身一變為自己的國家,種種尷尬的處境,變成是一種必然。

(二)國民政府軍
許昭榮先生在〈一段被漠視臺灣兵參與「國共內戰」的辛酸歲月〉文章指出:「凡二次大戰結束,在海外戰地或在台澎島內被國府陸海空軍部隊『網羅』投入國府之台籍人員,均總稱為『戰後第一代國府軍台籍老兵』」。 這些人,被帶到中國,參加國民黨所說的「國共內戰」。

在台灣募兵的部份,以「228事件」為分界,區分為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為1945/10-1947/02/26期間,此時二戰結束,台灣經濟未 復甦, 加上陳儀政府將台灣視為殖民地肥肉的剝削,失業率攀升。國民政府以優厚的條件為餌募到約12,000人,補充第70軍和62軍(含獨立95師)的兵員, 其不當的募兵手法包括拐騙、威迫、強擄。 第二階段在228事件之後,區間為1947/03-1949年底,第21師以技術員、日本賠償艦等名義募兵,或以「參加228的罪嫌」加以威脅,約募到台 灣兵3,000多人。人數相較於第一階段減少,主要是台灣人已知國民政府軍的狀況,被騙人數變少。

被以欺騙的手段要送往中國時,軍隊把台灣新兵的武裝解除,由外省軍人荷槍實彈像押犯人一樣的監視上運輸艦,有人感覺誤上賊船趁夜跳入海中, 隨即在海上被軍隊以機關槍射殺。

圖4  國民黨招募台灣兵的公告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21師就是228事件來台在基隆港鎮壓台灣人的部隊,21師的惡名遠播,加入此軍隊的台灣人較少。而70軍被中共人民解放軍俘擄後編入共軍,其中有知道228事件的台灣兵共軍,在上海與21師對戰時以報仇的心態對待21師,卻不知21師之中也有台灣兵, 演變為台籍兵互相殘殺的慘劇。 這就是被殖民者的悲哀,只能為統治者而活,沒有自主性。

(三)中共人民解放軍
被中華民國滯留在海南島的國民政府軍,或在中國參加國共內戰失利,或未戰而降者,被共軍俘虜後,換上另一套制服,被編入中共人民解放軍。有的參加共產黨說 的「人民解放戰爭」(國民黨稱為國共內戰), 有的臨時調頭派往北韓參加抗美援朝的「韓戰」, 有的在韓戰中投奔美軍,返台後變成「反共義士」 。滯留在中國的,則要面對接下來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被貼上「日本軍閥殘餘分子」、「國民黨特務」、「台灣間諜」、「黑五類」等名號被批 鬥或送到中國邊疆進行勞改。

所幸熬過濱臨死亡的種種磨難者,1987年解嚴後國民黨與共產黨政府開始有初步的交流,但礙於中華民國政府嚴苛的「返鄉探親政策」(表1), 台籍老兵淪落為有鄉歸不得的悲慘下場。這也顯示,在台灣的中國統治者,並未把台灣人當成人民在對待,而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在防備,亦是被殖民者無國 之民的悲慘。

表1  國民政府軍老兵「返鄉探親政策」差別對照表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台灣兵這段像蜘蛛絲網結構複雜的打仗歷程,試以圖5的方式,呈現分秒的差距人生際遇全不同的狀況。

圖5  台灣兵打仗的歷程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閱畢,整理繪製

台籍老兵是存在的事實,但多數的台灣人不清楚這段歷史,只是需要利用時才會被拿出來操作。這顯示台灣有兩個歷史,一個是主流歷史,一個是被打壓的歷史,對統治者而言的問題是,這段歷史沒有真的被壓扁,它又冒出頭了。是統治者忽略被殖民者要活下來當歷史證言的反抗韌性。

三、許昭榮的抵抗故事
許昭榮先生,1928年的日治時期出生於高雄州潮州郡枋寮庄。 2008年5月20以自焚的方式於「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殉道。

(一)從軍經驗
許昭榮於1944年加入日本海軍,二戰結束後,復員 返鄉。1947年的228事件發生時,與友人挖掘傳說中日軍留下的武器未得,之後在國民政府「清鄉」逮捕曾任日本兵的台灣人風聲中四處躲藏,而後興起「參 軍」可免於「清鄉」被捕並藉機逃往日本的念頭,後來未成功,成為國民政府軍。在1950年時局混亂時以請假為由逃離軍隊。1951年在煉油廠工作時,被警 總帶走,以為被密告逃兵又興起回軍隊以避難的念頭,經過一陣誤會的過程,他最終又回到部隊。

圖6  許昭榮年幼到年長照片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二)海軍台獨案與政治難民
1955年許昭榮被派往美國接收「咸陽號」驅逐艦,因旁聽聯合國大會討論「以公民自決方式決定台灣最終地位」議案而開始有台灣獨立意識。接著得知「台灣共 和國臨時政府」在東京成立的消息,並接觸到《台灣獨立運動第十年》小冊,因秘密傳閱和宣傳時不慎被發現,在1958年底被以海軍士兵台獨叛亂案為由,判處 10年徒刑。

出獄後在日商公司工作,因「台灣共和國標籤案」差點又要被關,而後改為獨立創業,於1985年到美國開發生意,在美國期間因聲援施明德獄中絕食、要求釋放 政治犯的遊行,被吊銷中華民國護照,經過一番波折後,獲得加拿大的政治庇護,移居多倫多。 這一次,因為新殖民者的緣故,許昭榮反而去到自由民主的國度,真正體會到身理和心理都沒有陰影的自由日子。

圖7  在「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指著自己的名字
資料來源:台灣英雄館網站


圖8  在美國聲援施明德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三)尋找滯留中國台籍老兵的歷史證言
許昭榮自稱尋找台籍老兵的歷史證言是「反骨老人的愚蠢事業」,其實一開始,只是想了卻放在內心40年的願望,沒預料到一個人小小的開端,卻引發更大迴響的蝴蝶效應。

許昭榮在1949年的國共內戰時,與2位戰友失聯,另一位不幸罹難戰友的遺骨也未帶回,得到加拿大的政治庇護後,他開始想完成尋人的願望。1986年,他開始在多倫多的圖書館尋找線索,發現中國「全國台灣同鄉聯誼會」出版的會刊《台聲》雜誌,許昭榮向雜誌寄出「尋人尋屍」的信,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如願在1989年帶回戰友林君的遺骨並見到仍健在的戰友。緊接著,還滯留在中國的台灣老兵帶給許昭榮更多的回響,截至1995年底,許昭榮調查到滯留在中國的台 灣老兵有1,032人(表2)。

表2  滯留中國的台灣老兵分佈狀況表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圖9  許昭榮在中國發起滯留中國台籍老兵要回家連署運動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許昭榮以個人的力量,獨自在中國調查台灣老兵在中國的人數,如果沒有這位“反骨老人”的堅持,這些台灣老兵在異鄉的故事,更不可能被注意到,而這本應該是國家政府的責任,但國民政府這個新殖民者,並不重視台灣老兵的事,只關心與自己為同一族群,「榮民」的福利。

(四)以追討台灣老兵的尊嚴與公道為終身職志
許昭榮在〈一段被漠視臺灣兵參與「國共內戰」的辛酸歲月〉文章提出,二戰後的台灣發生三件血淚事件,一是1945-1949年底被國民政府不當手段網羅的 台灣兵,二是1947年的228事件,三是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相較之下,人數可能與228事件不相上下的台灣老兵問題,卻未見平反、立碑或涉及人權 議題。

因此在不能回台灣的黑名單限制解除後,許昭榮於1992年回國,有感於台籍老兵被統治者差別待遇難以釋懷與沉默,乃於1994年成立「全國原國軍台籍老兵 暨遺族協會」的組織,以進行台灣老兵戰後補償及建碑慰靈的訴求,要將台灣老兵充滿血淚的教訓永遠留在歷史上,並做為終身的愚蠢事業。之後歷經多次的陳情、 請願、抗議,召開記者會、公聽會、協調會,政府都無法解決台灣老兵戰後處理問題。
在1998年,許昭榮向高雄市政府要求提供土地以建設「國共內戰殞身台灣無名戰士慰靈 碑」的要求,在靜坐絕食抗議後,得到時任高雄市長吳敦義的承諾,提供高雄港附近的海岸,面對台灣海峽的旗津海岸公園預定地約一公頃。 土地由政府提供,建設經費需由許昭榮自行負責。而這是一塊堆滿廢棄物和「廢電土」的大片土地(圖10-11),一些工廠將污染物堆放在此。

於2000年設置「魂鎮故土」的暫時性精神地標(圖12)。 因為苦無經費,公園仍是有大面積的荒蕪(圖13),此時高雄市政府三不五時會催促公園要動工,否則要收回土地的使用權。 2004年許昭榮自籌經費並投入畢生積蓄建立「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2005年「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臨時木牌豎立。2006年許昭榮再度自籌經費豎立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石碑。 

資料來源:許昭榮外孫無名小站

然後在2007年底到2008年間,高雄市議會以王齡嬌議員為首,提案將「戰爭與和平 紀念公園」改為「八二三戰役紀念公園」。王齡嬌議員以促進觀光為由,認為「戰爭二字給予人陰氣感過重,將嚇走遊客」,執意改名。 許昭榮在歷經一連串的溝通、受辱之後,得知公園即將被改名,深受打擊。

許昭榮回台灣後,以追討台灣老兵的尊嚴與公道,和建置「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為終身職志,眼見這項終身職志之一的地標即將被毀,決定以死捍衛。在給周振英 教授的訣別信中,寫到深感孤掌難鳴,尤其520的政權交替後公園可能面對未知的變更事宜,決定捨身來催生「台灣國立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最終選在2008年5月20日中國國民黨再次執政當天,以自焚方式結束生命,他不願向當權者低頭的風骨,是台灣魂精神的表現。

圖14  許昭榮攝於「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前


圖15  許昭榮遺容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許昭榮投入餘生的精力與積蓄,20多年來為台灣老兵的議題而奔走,期間稍稍獲政府重 視,放寬返鄉探親及定居條件、發放些許的撫恤。 台籍老兵的歷史,在2004年受到部分學者與媒體的重視,在此之前,台籍老兵的遭遇和犧牲,無法出現在正統史觀之中。 許昭榮在這之中,有一定的貢獻與影響力,他帶領這群弱勢中的弱勢族群,抵抗日本舊殖民者的忽略,以及國民政府新殖民者有錢無道 的刻意矮化,更有民進黨新執政者的無知與有權無心的敷衍。
殖民地人民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的歷史,由殖民者來撰寫, 而被殖民者如果不知抵抗,那活著要如何面對真實的自我,還是要依統治者的意思自我欺瞞活下去。 許昭榮面臨雙重殖民 的困境與抵抗,就是把台籍老兵的活下來,做為歷史的證言。

(五)衍生抵抗遺忘的文化
在許昭榮自焚殉道後,前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獻詩給他,題名為〈台灣兵.台灣魂-獻給許昭榮老前輩〉,寫到「嘜問我是不是真傷心,日本兵、中國兵、共產兵, 什麼兵都做過  就是莫做過台灣兵,恁問恁自己  看恁的心  會冰還是嘜冰」, 道出被殖民者的無奈心境。這首詩並收錄於吳錦發2008年出版的《我族》一書。


圖16 〈台灣兵.台灣魂-獻給許昭榮老前輩〉,吳錦發手稿(部份)

圖17 《我族》封面
資料來源: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網站

詩人路寒袖獻詩的〈發光的靈魂〉,寫到「芳味益佇咧的時,表示天地無袂記,毋管媠禾黑共前途,袂駛強迫伊落土」, 象徵殖民地人民的命運共同體。詩作後來由陳宏達譜曲,編成歌曲,這首歌運用於2011發行的「牽阮的手」紀錄片配樂。

圖18 「發光的靈魂」歌曲
資料來源:YouTube

為已經無法出聲的人發聲,用自己的所長去連結與發揮,讓這些過去忽略與遺忘的,重新被發現,他們不約而同的用文化當成記憶,來抵抗遺忘,來抵抗已經不只代表名字的三個字,許昭榮,這個符號也象徵著台籍老兵的不公不義的抵抗。

四、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名稱的由來,是許昭榮聽取吳祝榮的建議,以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一書為名,其宗旨是「從戰爭角度去剖析,幾世 紀以來,若一國之君領兵統天下,興干戈役伐他國,最後亦將亡天下之銃!由此可知,只有『和平』才可以興國富民」。 在許昭榮自焚後,這個名稱被保留下來未異動。建置公園目的有三點:「一告慰陣亡袍澤,二為歷史見證,三留給後世憑弔省思」

(一)地點與設計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位於高雄港附近的旗津海岸,可以遠眺台灣海峽(圖19)。公園設置的地點,臨近1946年底國民政府將台灣兵以「違反人道,近乎病 狂」的方式送到中國打仗的高雄港, 公園座落於與發生事件相關的地點,可見扮演由個人記憶出發藉由存在的歷史來達成公眾紀念的功能,意即集體記憶。

圖19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地圖
資料來源:Google Earth ,框選處為後製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設計者為鄭自財先生,是景觀建築與都市設計的專家,亦是1970 年「刺蔣案」的主角之一,1993年行政院主辦的「台北市二二八紀念碑設計圖案」徵稿活動,由鄭自財以第一名脫穎而出, 現在看到以幾何元素建構而成的「台北市二二八紀念碑」就是他的作品。

鄭自財所設計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圖20),分為9個主要的區塊:入口廣場、入口紀念碑、入口意象雕塑、次要入口廣場、生命光點紀念牆、迴音之心、碑體廣場、許昭榮紀念碑、公園主題館(圖21)。

圖20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平面圖位置
資料來源: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網站

圖21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要建物
資料來源:A-F, H-I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網站 ,G為《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二)紀念場域的角色與意義
以許昭榮為發起者的老籍台兵,組織「全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的一團體,這之中包含各族群的人,有人經歷過當兵打仗的體驗,有人因認同該組織的信念 而聚集在一起,他們因為那段過去共同的經驗,促使並提供歷史證言要留給後代。紀念碑/紀念物即是為了能呈現某人、某事、某時期,讓後輩能在該場域的情境之 中回想起特定人、事、時期,也就是說,紀念場域具有扮演與記憶的中界/過渡(Liminality)角色,甚至因它而受到啟發,並且透過追念形式,將特定 的範圍儀式化,並隨著時間的經過,轉變成不同時代的人產生相異的紀念意義(圖22)。

圖22  紀念碑與追念形式兩者關係與定義之模型圖
資料來源:〈紀念場域、歷史的重新書寫與再現:228事件紀念物設置於台灣都市空間所呈現的歷史新意義〉

在「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紀念場域之中,有固定的追思儀式活動,透過仍在世的年長台籍老兵,與認同者的聚會活動,是抵抗舊殖民與新殖民統治的雙重抵抗狀態。

圖23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活動照片
資料來源:A, C為《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B, D-F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網站

五、結論
「台籍老兵」,這是一段台灣人於求學時所未接觸過的歷史,這群被邊緣化族群的殖民經驗真實存在,之中可約略分為「日本兵」、「國民政府軍」、「中共人民解 放軍」三大類。讓這段歷史脈絡更加清晰的是許昭榮先生,他以超乎一般人的意志力,留下他盡可能尋訪到的台籍老兵證言,除此之外更進一步帶領「全國原國軍台 籍老兵暨遺族協會」的組織創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以透過紀念場域的中界功能與追念形式,傳頌台籍老兵在歷史巨輪的犧牲與辛酸歲月,並啟發後輩重視這 段歷史,這包括對於雙重殖民的控訴。

台灣人跨時代的戰爭經驗在此時更顯得可貴,乃因過去的反共者背棄他們的理念,向昔日的敵人靠攏。


參考資料
專書:
吳祝榮,《台灣魂》(高雄市:春暉,2011),頁58。
林金田主編,《傷痕血淚:戰後原臺籍國軍口述歷史》(南投市:台灣文獻館,2006)。
林金田總編輯,《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下冊)》(南投市:台灣文獻館,2003)。
許昭榮原著、周振英原著翻譯,《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市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
陳銘城總策畫、張國權執行主編,《台灣兵影像故事》(台北市:前衛,1997)。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記述、梁永安譯,《文化與抵抗》(立緒文化:新北市,2004)。
盧建榮,《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台北市:麥田,2003)。
薛宏甫撰寫,《臺籍老兵的血淚故事》(高雄市:高市文獻會,2009)。

期刊、論文:
王甫昌,〈民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台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臺灣史研究》8:2(2001年),頁145-208。
周婉窈,〈日本在臺軍事動員與臺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收於周婉窈編,《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市:允晨文化,2002),頁127-183。
林蕙玟、傅朝卿,〈紀念場域、歷史的重新書寫與再現:228事件紀念物設置於台灣都市空間所呈現的歷史新意義〉,《建築學報》66期(2008年),頁128。
黃智慧,〈解讀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兼論台灣後殖民情境的複雜性〉,《台灣原住民研究學報》1:4(2011年),頁139-173。
網路資源:
Google Earth, https://maps.google.com/maps?q=%E9%AB%98%E9%9B%84%E5%B8%82%E6%97%97%E6%B4%A5%E5%8D%80%E6%97%97%E6%B4%A5%E4%BA%8C%E8%B7%AF701%E8%99%9F+%E6%88%B0%E7%88%AD%E8%88%87%E5%92%8C%E5%B9%B3%E7%B4%80%E5%BF%B5%E5%85%AC%E5%9C%92&oe=utf-8&client=firefox-a&hl=zh-TW&ie=UTF-8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UGLZ9fNtUA&feature=player_embedded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89&Itemid=1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57&Itemid=57
台灣英雄館/英雄榜,http://www.twherohall.tw/heroes_detail.php?ID=35#
許昭榮外孫無名小站,http://www.wretch.cc/video/song909neo
維基百科/許昭榮,http://zh.wikipedia.org/wiki/許昭榮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網站,http://peace.khcc.gov.tw/internet/
其他: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戰火浮生-台灣人去打仗》,2003。(此為「台灣兵影像文物展」小冊子)。
詢問李筱峰教授,「復員」意思為軍人因為戰爭結束或服役期滿而解除軍職,2012/05/28。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Anny(贊照)之娃娃版《228台灣神太上真經》〈源起〉

拍照時故意把大眼睛閉起來的anny
聽小孩唸《228台灣神太上真經》的經典,真是件享受又有趣的事
孩子總是憑感覺在誦唸,不知她何時要唸出什麼發音,不時會有驚奇或意外突然發生 ^^~


Anny(贊照)版的〈源起~~~


文字對照:歷數百年來,台灣出現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為保台、護台、建國而受到外來政權的打壓、殺害,皆以土匪、叛徒、暴民視之,祂們現在得其道而證位,成為無形中的轉輪力量,護祐台灣的子子孫孫,邁向自由法治的民主大方向,冀完成台灣成為舉世傲人的民主大國。


於外來政權在台灣有所謂之”忠烈祠”……(背景音是贊可的哭聲)

延伸閱讀: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屏東排灣族石板屋遺址、水上草原

source: 台灣概覽
霧社事件」,因為《賽德克.巴萊》這部如史詩般的電影問世,引起社會大眾對賽德克族,甚至太魯閣族、泰雅族的好奇與探索。在台灣國境之南的屏東,自古以來有琅嶠十八社的恆春半島,在1874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若拍成電影,想必也是另一波帶動討論排灣族抗暴的絕佳議題。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在《臺灣為何教我哭?》一書中,訴說著因為《海角七號》電影所帶給她的影響,讓她更加想深入瞭解「台北以外的另一個台灣」,書裡的〈南北紀行-恆春半島,最南之南〉篇,深刻的描繪她所體驗的屏東,像說故事般的寫作方式,其中又帶有認識歷史的意味,會讓人想繼續閱讀這本書籍。老實說,透過一個日本人的台灣體驗來認識台灣,心裡的感受竟是無法言喻的複雜,也許就像日本友人所說的,在台灣找到比日本更日本的日本精神那種五味雜陳的心境。

屏東面台灣海峽的小礫石岸邊
屏東,這塊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與生態的玫寶,有狹長的濱海道路南行,轉個彎好像置身於另一個群山環繞的世界,典型的熱帶氣候從沿著山路而生長的熱帶特徵植物可看出。

牡丹鄉與台東交界的東源部落,有個據說是排灣族人聖地的特殊水上草原,是國家級的珍貴溼地,草原因生長在水上,所以踩踏時會帶動草原的晃動,因為是聖地,進入時需要有排灣族人帶領,經過特別的儀式後才得以進入。雙腳直接親吻柔軟、溼潤的草原,聞著野薑花香與泥土的氣味,聽著老鷹在空中盤旋時的鳴叫聲,被包圍在青蔥翠綠的山谷之中,與土地這麼近距離的接觸,這就是原住民的老祖先進入獵場前的感受嗎?

遠眺水上草原
踩在水上草原,腳會往下陷到泥巴裡,“運氣很好”才會掉到水
牡丹水庫上游的Cacevakan石板屋遺址,據估是600年前的排灣族家屋遺址。石板屋是台灣原住民之中,魯凱族和排灣族因應居住地環境而衍生出的特有住屋。現存完整的石板屋群則是位於屏東春日鄉老七佳部落。

石板屋解說牌
頭目住家遺址,凹字型石板為門楣下方的石柱
清朝統治台灣的「番界」是現在屏東的枋寮,亦即訪寮以東不屬於清朝的國界,話雖如此,但台灣的原住民與平埔族自17世紀以來,與各種文化有或多或少的交流,漢人更是不時越界與生番(原住民)、熟番(平埔族)接觸。漢化至今,還能看到屏東的深山裡保有排灣族石板屋的住屋族或遺址,實屬難得,原住民非文字的文化,早已超過漢人在台灣有文字的400年記載。

一幕排灣族婦女靦腆對遊客的微笑,相較於漢人婦女聲嘶力竭招呼遊客購買產品的畫面,其民族性格不言而喻。教科書之外的更多歷史,是親身體驗,才有的收獲。


延伸閱讀:
台灣原住民系列報告-魯凱族&排灣族
驕傲的為自己的族群留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