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守護村庄的無形防禦五營-虎山巖


一、前言
在台灣,一般所知的五營信仰,多位於濁水溪以南。所選定的調查對象為「虎山巖」五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虎山巖位於的花壇鄉岩竹村,是外婆曾居住的故鄉,算是我幼年成長的村庄。二為虎山巖位於台灣中部屬濁水溪以北,也藉此調查以濁水溪為界線的南北部五營,是否有文化在擴散過程的差異痕跡。


二、地理位置
「虎山巖」五營位於彰化縣花壇鄉岩竹村。花壇鄉地處彰化縣的北部,周圍的鄰居分別是東邊為芬園鄉、南接大村鄉、西鄰秀水鄉、北接彰化市, 如圖1所示。岩竹村位於八卦台地西側山麓, 如圖2紅圈處。 
    圖1  花壇鄉地理位置

圖2  花壇鄉地形分區圖
三、村庄演變
花壇鄉在1750年(清朝乾隆中葉)隸屬於白沙坑庄, 1919年(日治大正8年)隸屬於燕霧上堡茄苳腳庄,1920年(大正9年)地籍改革後,改名為花壇庄,1945年(民國34年)隸屬花壇鄉,設有18村。 虎山巖則位於花壇鄉岩竹村。


四、虎山巖簡介
「虎山巖」名稱由來,「虎山」乃是因山形狀似臥虎, 「巖」是佛教的民間道場,亦即民間佛教。 面積佔地七甲多。是彰化八景之一的「虎巖聽竹」。虎山巖創立於1747年(清乾隆12年), 但原建物於1983年改建,將原土角材料改為紅磚混合水泥的建材建造, 現為三級古蹟。


虎山巖主祀神明為觀音佛祖,傳說清朝時在虎山巖附近有牧童在此牧牛,牧童在此蓋一間小茅草屋,參拜土塑的觀音佛像,希望自己可以放心遊玩、牛隻不要走失,年末休牧將此撤除。牧童回家後個個失神狀,牧童家長詢問後向觀音佛祖祈求後才平安無事,剛好此時有慧進大師路過,指點此地的靈氣,加上地主賴鳳高獻地並發起建廟, 經過一番過程,才促成虎山巖的誕生。也因此觀音佛祖成為虎山巖的主祀神明。

圖3  虎山巖模型圖,紅圈處為虎山巖主體建築
圖4  虎山巖源起牧牛圖,刻畫於牆柱上
虎山巖是屬於佛教寺院, 自清朝創立到戰後,歷代主持歷經出家僧尼主持寺務,到改為管理委員會制由村民管理, 信仰活動已民間信仰化,配祀神明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五營王、城隍爺、地藏王菩薩、主德功……等。虎山巖為岩竹村的庄廟,掌管花壇18村廟。 信徒以岩竹村全體村民為主體 (人口為1,610), 居民以黃、呂、劉、許等姓較多;花壇鄉全體鄉民為副 (人口46,088) 。


五、虎山巖五營相關
虎山巖五營相關資料,整理如下表1,將分別詳述如後。

虎山巖五營相關資料
村庄
庄廟
主祀神明
五營系統
內五營
外五營
外形
象徵物
岩竹村
虎山巖
觀音佛祖
不詳
大令
五營旗
五營頭
小祠式
竹符
格式參考《南瀛五營誌:溪南篇》一書

(一)內五營
內五營一般是主祀神明的護衛,負責廟本部的無形安全防衛。 防禦虎山巖觀音佛祖內五營的象徵物,有大令、五營旗、五營頭(首)等構件。另一特別之處,是在內五營上方的木造建物內,有一蜂巢,穿梭在此處的蜜蜂,被廟方認定為象徵千軍萬馬的無形兵將。
圖5  虎山巖內五營
圖6  內五營上方的蜂群,蜂巢隱於木建物內
(二)外五營
外五營的外形及象徵物形式較內五營多元,虎山巖外五營的外形屬於小祠式,高度在成人以上,小祠外貼有門聯,用以標示出屬於五營之中的營位。象徵物是用一支竹符與五色布(觸感像是紙質,不像布料)的呈現方式,竹符畫有畫符「鎮罡」以及方位。在我的田調過程,發現廟方對於各營元帥系統、兵將數量、外營營口方位不清楚,因為無法獲得更多詳細資料。
圖7  虎山巖外五營外形
圖8  外五營象徵物-01
圖8  外五營象徵物-02

田野調查虎山巖的外五營,所得資料如下。

1. 左、右營
因外五營的兵馬眾多,虎山巖另外在廟宇前方位置,設置左營與右營,以擔任大總管管理外五營。左營面對280度方位角,右營朝向50度方位角。在廟宇附近的外營,由廟方管理與維護,擺設相較之下顯得簡單,環境維持相較之下呈現不雜亂狀態。
圖9  虎山巖左營與右營位置圖
圖10-01  左營外形
圖10-02  右營外形


2. 中營
中營設於虎山巖的左前方,老榕樹之前,朝向30度方位角。管理與維設,與左、右營情況相似。在訪問過程中,廟公與管委會對於中營的位置說辭不一致,廟公表示中營曾經移動過, 管委會人員則表示未移動過。

圖11  虎山巖中營位置圖
圖11-01  中營外形與周邊環境
圖11-02  中營內部擺設


3. 東營
東營位於礦底寮接近盡頭處(是一條無尾巷,沒有路通往其他地方)的小溪邊竹林旁,朝90度方位角。在廟外的五營,由附近居民來管理,擺設物品較豐富,東營擺設有鮮花、素果、敬茶,環境維持也相較於由廟方管理的外五營乾淨、整潔。

圖12  虎山巖東營位置圖

圖12-01  東營外形與周邊環境
圖12-02  東營內部擺設

4. 南營
南營位於第八公墓的出入口,面向70度方位角。廟外的外營由村民自動自發維護,南營擺設物品有鮮花、敬茶、香環,環境整潔。

圖13  虎山巖南營位置圖

圖13-01  南營外形與周邊環境
圖13-02  南營內部擺設

5. 西營
西營位於仁愛橋邊的轉彎處,面對90度方位角。如上所述,廟外的五營由村民自動自發維護,西營擺設物品有鮮花、飲料,環境整潔。

圖14  虎山巖西營位置圖

圖14-01  西營外形與周邊環境
圖14-02  西營內部擺設







6. 北營
北營位於聽竹街與前方小路的交叉口旁,朝著130度方向角。廟外的外營由住在周邊的村民自發性維護,北營擺設物品有萬年青、敬茶、香環,環境整潔。

圖15  虎山巖北營位置圖

圖15-01  北營外形與周邊環境
圖15-02  北營內部擺設

整體而言,田野調查虎山巖外五營的結果,反而是多了一些無解的問題,例如中營是否移動過位置,外五營的小祠朝向沒有一定的方向性(圖16),不似濁水溪以南的五營信仰,露天式或神龕式的外五營有一定的方向規則。


圖16  虎山巖外五營位置與方位指向圖

(三)儀式
收營儀式為一年一次,於農曆的12/15舉行,儀式單獨由童乩執行,只收回安置於外五營柱子旁的黑色五營旗,收回放在廟內加光。

安營儀式為一年一次,於農曆的01/15舉行,目的在將五營旗安回外五營以繼續保衛無形空間的庄頭,儀式相較於收營盛大,會有陣頭、四轎等安營儀式,並由岩竹村村民共同參與,一般約費時一日,村民也會在預定抵達的地點,準備餐點。在此可發現岩竹村的地方意識,透過安營儀式動員與凝聚。

賞兵(犒軍)儀式每月兩次,於農曆初一、十五舉辦,時間為下午的3-5點。兩種方式會同時並行,一為由虎山巖管理委員會主委主持,在廟前舉行,擺設馬水草、並擺設貢品,藉此方式兼聯誼活動;二由岩竹村內的鄰長輪流,在自家門前祭拜。

上述儀式,虎山巖並無留下影音紀錄資料。

六、結論
民間信仰在擴散的過程,因人為的因素,開始產生變動。以岩竹村的虎山巖為例,由早期的佛教轉變為民間佛教,加入了道教等其他元素,轉變為特有的虎山巖式信仰。就如同寺院外象徵「虎神爺」的老虎雕塑,由早期的一對成年虎,演變為增加三隻小虎犬,外加祭拜的香爐。文化在擴散的過程,開始變形,虎山巖的五營信仰,已與原先在濁水溪以南的五營信仰有不同之處,安置五營是為了保衛村庄在無形方面的安定原意不變,但元帥系統、象徵五營的顏色、兵將的數量已不為人知。

總的來說,岩竹村凝聚地方意識的方式,仍是透過外五營的安營儀式來持續,在儀式之中,村民家家戶戶動員起來,除了祈求五營信仰守護村庄,也透過儀式來聯絡感情,一個月兩次的犒軍,更緊織著村民之間的在地意識。

後記:
知識除了透過學習,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於土地的田野調查發現。田調是一門有藝術的大功課,要仔細的留心所見所聞,並且加以比對調查而來的訊息,重點是,對於自身成長的地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應該修的人生課程,基本的「認識家園」功課。

最後我對台灣五營信仰的期許,以董芳苑老師的話做為結尾:「倘若『五營將軍』真的有靈有聖的話,祂們的新時代任務應該是驅逐那些出賣台灣的妖魔政客,並且為『台灣共和國』的誕生而戰。」


參考資料:
專書:
周璽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彰化縣志》(台北市:文建會,2006)。
林美容,《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台北市:台灣書房,2008)。
虎山巖管理委員會,《虎山巖史略》(彰化縣:虎山巖管理委員會,2009)。
黃文博,《南瀛五營誌:溪南篇》(台南縣:南縣府,2006)。
葉爾建等撰述、施添福總編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下)》(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4)。
董芳苑,《台灣人的神明》(台北市:前衛,2008)。
謝英從等撰述,《花壇鄉志》(彰化縣花壇鄉:彰化縣花壇鄉公所,2006)。

田野調查:
楊岷達口述,2012/05/03,Aries採訪。
廟公口述,2012/02/27,Aries採訪。

網路資源:
台灣概覽(2012/05統計),http://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local/map.hpg&graph_id=1000708
花壇鄉便民服務網/交通資訊/岩竹村,http://www.chcg.gov.tw/files/16_%A9%A5%A6%CB%A7%F8.jpg 
彰化虎山岩網站,http://www.ttvs.cy.edu.tw/kcc/90lukang/tiger2.htm
彰化縣花壇鄉岩竹村,http://www.ume.com.tw/503009/Default.htm
彰化縣花壇鄉岩竹村/村里通(2010/03統計),http://ch.village.tnn.tw/village05.html?id=306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下)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下) 

2012.06.11 錄音檔

mp3下載
修改教科書的事,可以預期不會有什麼新的文化深度,只是中國派想回到戒嚴時期那一套大中國思維,但也可看出中國派有深厚的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sciousness),台灣人沒有歷史意識也沒有歷史記憶。
教育與政治
1.學術儘量不要受實際利益關係的干擾,來追求真實
2.編寫教科書的委員假如沒有特別的私心,依然會有些矛盾的問題,如果有私心,就會更複雜,但歷史往往會有其他的因素
3.近代以來統治者會運用歷史達到統治目的,因為人會存在歷史記憶,以往的統治者比較沒注意到這個問題
4.近代國家要統治每個人,不只是統治身體,而且要統治每個人的心
5.用教育的方式來進行歷史記憶的塑造與改造,因此歷史教育變成政治的工具
6.2008年開始即有修改課綱之亂


改教科書可能的企圖
1.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要重新塑造
1.1 統派學者因為史實,還不太敢說「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會強調台灣與中國密不可分的關係
1.2 淡化台灣的在地性,縮到很小


2. 歷史人物的評價要重新改造
2.1 重新塑造老蔣的神性
2.2 統派關心的歷史人物就是只有那幾個
2.3 不會去重新評價中國以前更早的人物
2.4 文化深度不夠


3. 如何看待日本治台的50年
4. 建立「台灣就是中國一部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文化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都很偉大」的圖像
4.1 80、90年代大中國圖像才逐漸被打破,現在統派就是想回到那個年代
4.2 統派關心的就只有這幾個課題,不會重新去評價中國歷史人物
4.3 中國不會再去強調漢武帝、岳飛打匈奴,怕引起民族矛盾
4.4 戒嚴時期的歷史教育本來就不是很高明


Q.改教科書的動作,會像「旺中併購案」,引起學術界的串連抗議嗎?
A.不會,比率也會很低



原因:
1.台灣社會不太關心教科書的事,而且對當前政府往往是狗吠火車
2.知識份子的不作為,有作為的少
3.台灣的歷史界還是以中國史為主,台灣史是近代20年的東西
4.台灣研究世界史有成就的人屈指可數
5.歷史系很多還是靠中國史吃穿的
6.歷史系老師認同中國的人生抉擇與情感因素
7.中國政治力量黑手的威脅


反對力量小
1.台灣社會不關心
2.DPP立委對這議題有研究有信念的少
3.台灣人政治敏感度太低,不如中國派的敏感度,所以當部長時常被圍勦
4.橫躺台灣地圖事件竟然連當初DPP沈富雄也在跟著罵,真是台灣優秀青年的悲哀..
5.橫躺台灣地圖主要的意義是台灣人到底要當自己的主人還是當中國的小媳婦
6.中國派有深厚的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sciousness),台灣人沒有歷史意識也沒有歷史記憶
7.2700年前《春秋》、《左傳》即可看出中國人超細膩的政治鬥爭,18,19世紀台灣人還笨笨的。


延伸閱讀:
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上)
杜正勝論古今學、政
杜正勝:換個角度看台灣的新思維
【杜正勝教授演講】作為國家史的台灣史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上)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上) 

2012.06.04 錄音檔

mp3下載
杜正勝教授以「同心圓史觀」與「認識台灣」教科書兩件事,談到讀歷史要強調 Chronology(年代學),認清歷史的時間發展序列,即使是簡單的一兩句話,也要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台灣史
1.台灣史很複雜,牽涉範圍很廣
2.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人也會關注台灣史,台灣史是國際性的學術問題
3.任何學術都很難避免立場問題,台灣史也是
4.外國人研究台灣史也會有自己的立場,例如:《被出賣的台灣》作者 George Kerr,就是站在外交官批判國民黨的立場,因此與國民黨史觀不同
5.不必怕立場問題,一個人說他沒有立場才是最危險的,但立場要有根據,最怕就是盲從


「認識台灣」教科書
1.1997年9月要用「認識台灣」教科書,1997年6月時李慶華就攻擊
2.擬定教科書時間最少要三年(單一教科書部編本時代):委員會訂定課程綱要 –> 一組人寫教科書 –> 撰寫
3.「認識台灣」教科書是李登輝總統的意見,因此當時教育部擬定認識台灣歷史篇、地理篇、社會篇
4.教育部請委員會訂出課程綱要 –> 交給國立編譯館找出主任委員 –> 主任委員再找撰寫委員
5.1994/1995年,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打電話,請杜正勝教授擔任《認識台灣社會篇》的主任委員
6.杜正勝教授1990年開始寫報紙文章,風評不錯,可能因此被請為社會篇的主任委員
7.杜正勝教授請了林富士、彭明輝兩人撰寫《認識台灣社會篇》
8. 李慶華剛開始是攻擊《認識台灣歷史篇》把日本寫得太好,後來轉為攻擊《認識台灣社會篇》
9.《認識台灣社會篇》主要談台灣戰後的50年的社會變化
10.不攻擊《認識台灣歷史篇》的原因是因為委員裡面很多”同國的”
11.李慶華主要是反對李登輝
12.歷史、地理、社會三個編輯群到最後才會開一次聯席會議,檢查有沒有說法不一或錯誤,沒有人可以主導整個教科書寫法,但杜正勝教授被污衊說控制教科書寫法


同心圓史觀
1.「同心圓史觀」大約比認識台灣教科書早半年
2.當時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請杜正勝教授主編高中歷史教科書
3.編教科書一定要根據課程剛要來撰寫
4.每一本教科書都有課程綱要,但綱要繁簡不一,太細則難發揮,太粗就比較好發揮
5.主任委員的態度跟課程綱要的擬定有很大的關係
6.90年代的課程綱要,其實大約已經沿用20年了,70年代就編了,70年代也只是修改50年代的課程綱要,所以大家讀的都大同小異,知識沒有隨著時代進步,當時的機制束縛住知識的成長
7.「同心圓史觀」就是杜正勝教授當時要編課程綱要時所提出的
8.以李登輝總統就職演講稿為例看李登輝總統的格局
9.統派對歷史議題都很敏感,因為歷史跟一個人的想法很有關係,因此開始攻擊「同心圓史觀」
10.讀歷史要強調Chronology(年代學),認清歷史的時間發展序列,先有「同心圓史觀」才有「認識台灣」教科書問題,兩件事不一樣,不過「認識台灣」也算是在「同心圓史觀」架構裡面
11.一個學者下筆論述要很有分寸,即使是簡單的一兩句話,也要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表示自己是很了解的,不是一知半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