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大地會刊(第42期)

Note:
記得第40期大地會刊出爐時,告訴張炎憲老師,這期會刊的封面有他,他隨即小小的「張」(台語,使性子之意)了一下,說「主角又不是我」。問他那下一期會刊封面放老師好嗎?他笑笑的不答。


第41期大地會刊的封面,依舊保持個人的style,選擇使用楊緒東醫師的心靈畫作。

這期的會刊,張炎憲老師有一半的篇幅,封面也因為他的離去,而選用修煉性質的「蓮花化身」心靈畫作。

這期的主角是老師,但總是無奈的想,一點都不想要因為這個原因,而把老師變成主角。無聲的嘆息……

===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大地會刊(第42期)

第42期大地會刊出爐囉!
本期主題:
*台灣神信仰的另一波社會運動
*為阿扁總統做點事
*不讓百合荒蕪在荊棘中
*禮讚台灣神張炎憲(贊旨)教授

紙本會刊將於近期寄出
感恩

(請點選圖片看大圖)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更多前期會刊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灣生回家》感動揭幕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灣生回家分享會
時間 ∣ 2014/11/19 (三) 10:00~12:00
地點 ∣ 台中教育大學求真樓K107
主辦 ∣ 台中教育大學國民小學本土語言學習領域教學中心、台灣語文學系

《灣生回家》,如書名所見,是寫灣生的故事。閱讀此書籍時,有一股感動在心頭,作者田中實加(たなか みかTanaka Mika)11月19日在台中教育大學的分享會,聽著聽著,眼淚就是無法只鎖在眼眶。後排的女同學說「怎麼那麼感動啊!!」前排的男同學原本頻頻用手擦臉拭淚,在みか老師分享最後一個故事時,他終於撐不住的拿出衛生紙淚崩。



「灣生」指的是1895-1946年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他們因為戰爭的無奈,被迫在戰後離開台灣。從台灣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自1946年2月到1957年共有6次的「引揚」(遺返之意),約有近49萬人,其中復員的軍人近17萬、移民和灣生約有32萬人,不包括因受不了打擊而自殺或失蹤的人數。

當初日本移民者來台灣的條件相當嚴苛,有8個條件,需要經過身家調查、有專業技能者、健檢通過(面貌要姣好)、有足夠的錢,並且需變賣在日本的家產、全家一起移民……等,目的就是讓移民者能夠全心的在台灣開墾新天地。他們將花蓮建設現代化的程度,等同於當時的東京、台北。這也就是為何1946年要將他們引揚回日本時,他們無法接受,「家在哪裡」是他們共同的問號,甚至有人在台灣出生、從未踏上日本的土地過。這些背景構成許多灣生動人的故事。

一篇篇克服困難、努力活下去的生命史,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行閱讀。出版社在該網站有精彩的導讀:《灣生回家》重現台日交錯的年代、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回憶---日本移民村的時代故事。分享會內容錄音檔,也留給想感動的人自行聆聽;當然還是聽現場的分享會,更能體會當下的氣氛,更多分享會的訊息可以留意「灣生回家FB」

11/19「灣生回家」分享會錄音檔(mp3下載):
在此,有三點分享。

一、珍貴的史料:
1.花蓮會下雪
書中有許多重要的鏡頭,みか老師問說「你們相信花蓮會下雪嗎?就在書裡的270頁」。沒錯,圖片為昭和年間下雪的花蓮,照片裡有小小的一行字「臺灣花蓮港風景其五  市街地附近高山の降雪」。老照片,真的會說故事。

2.陳儀的欺騙
二次大戰終戰時,台灣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吉野村(1910年建村)的村長等頭人去找時為台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表達吉野村民希望留在台灣不要被遺返的意願,陳儀爽快答應的說「吉野村民開發後山、建村有功,都可留下」,當晚全村不分種族彼此高興的在慶祝。然而,隔天一大早6點,國民政府的軍隊入村來敲門,要村民2個月內全部遺送回日本。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只是短暫的離去,因為每人只能帶著簡單的行李被趕出「故鄉」,在台灣的財產全得詳列在財產清冊,國民政府成立「台灣官兵善後聯絡部」發給財產的所有人「領受書」(收據),表示等到以後該持有者回台灣就可憑證領回自己在台灣的財產。不過國民政府處理日本移民在台灣不動產的「台灣日產公司」,在1970年日本人終於可以再次自由進出台灣時,他們拿著「領受書」來找以前在台灣的資產時,得到的回應卻是「日產公司已結束,無法處理」。

兩面手法欺騙、財產被佔有,這種情形也發生在228大屠殺前後。不同族群面對中國人,卻有著相同被欺騙的經驗。

3.回到日本
移民與灣生回到日本,卻被當成「戰敗遺送者」,受到隔離或歧視,然而他們卻不服輸,從艱苦的困境中站起來。其中富永勝先生在全家最困頓時暗自發誓「要蓋一個全村最大的房屋,讓媽媽不再受苦」,當這個願望終於完成,富永勝先生在自己100多坪的住家驕傲的在掛起大布條「我從台灣回來」,這個感動的例子又再度謀殺不少學生的衛生紙。

二、精心安排的分享會流程
這不是只有演說的普通發表會,分享會從原住民獻唱開始,2位衣著融合原住民加日式特色的原住民,緩緩開唱,沉殿人心。接著播放7分鐘《故鄉-灣生的回家故事》紀錄片前導片,引發對灣生的好奇並導入主題。


(資料來源:灣生回家

みか老師分享灣生追尋的溫馨故事,並穿插播放紀錄片片段,心情隨之起伏,現場已經哭到不行。分享會的ending在阿美族的莫言、西拉雅族的Neo獻唱與帶動唱之下,反差的氣氛除了平復內心激動的情緒,更讓與會者對整場分享會印象深刻。
阿美族的莫言 
 

三、みか老師的經驗
みか老師是灣生後裔、台日混血兒,高中之前在台灣受教育,歷史老師常對她發洩仇日情緒;接著在日本受教育時,她又奇怪的發現課程中完全沒有提到台灣。

みか老師追尋灣生的故事時,發現灣生個個像「哈台族」,會講台語,也要求採訪者要講台語、訪問完要陪唱雨夜花、安平追想曲、丟丟銅仔等台灣歌曲;而在台灣訪問80-90歲的老人家時,被要求要講日語、訪問完更被要求陪唱當時的日本軍歌「蛍の光」。

這些獨特經驗,是在怎樣錯綜複雜的時空環境下交織出來的?書上在每個灣生的故事之前,會寫「灣生教會我的一句話」,例如:眼淚是用來感動的、奇蹟在堅持中被看見。其中的感觸,只有みか老師最清楚。

四、後記
分享會結束時,聽到後排的女生小聲的和同學交談:「她真的有亞斯伯格症嗎?」因為みか老師在書籍「最後的話」寫到「這也許是亞斯伯格症為我帶來的另一項禮物-『一顆堅定的心』」。

從書上、Facebook所認識的みか老師,很有氣質,可以為一件事情堅持到底。本人比照片更有靈性的美,只不過,實際接觸會發現她多了一些諧星的成分,卻也因此顯得平易近人,容易和學生群打成一片。
 

當學生排隊簽名結束,人群逐漸散場時,みか老師閒聊到,因為某些原因,原本《灣生回家》的篇幅刪到只剩現在看到的303頁。個人閱讀的感受是,正當著迷、上癮般停不下來,急著想知道下一個故事時,卻有種突然結束的意猶未盡感,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就如みか老師所說,「灣生」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是進行式,她舉例有「灣生」的後代子孫,看到《灣生回家》書籍、聽到分享會,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父親也是台日交錯年代的見證者,父親整理好物品要送給老灣生卻來不及送出就過世,透過《灣生回家》更理解這種遺憾是怎麼一回事,而去聯絡みか老師。

這段被遺忘的過去歷史,感謝みか老師以個人的力量,為台灣彌補這段遺失的歷史缺口,也期待還有《灣生回家》的續集,為台灣留下更多歷史證言。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張炎憲教授在南台灣鳳凰木下的沉思


最近有人在問,張炎憲老師這張有意境的照片(上圖)是怎麼來的,是2012年拍的,有一段故事。

故事要從拍照的前幾天說起。2012年4月29日的週末假日,北上參加當時是台灣教授協會會長的張炎憲老師所舉辦的【面對阿扁 檢驗馬英九】系列座談:「台日外交:友日v.s.疏日」,當時在後會曾專訪老師為何要舉辦此系列的座談會,老師受訪後,電話聊天時表示自己講得不好,要求重錄。

幾天後,老師到長榮大學上課。這天下課,老師沒有例行性留下來與大家吃完晚餐再回去,反而告訴台灣研究所的鄭瑞明老師(所長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有事要先走;接著偷偷告訴我「一起去高鐵站」,因此在熱情溫暖的南台灣高鐵站的鳳凰木廣場,錄下為何要舉辦這個系列座談會的緣由。只不過,老師構思好久,久到我在旁邊有點無聊,就開始拍照,拍到後來,還把老師當人形立牌,玩起自拍。


等到終於可以開拍,怕照相機的收音不佳,還塞了一個錄音筆在老師襯衫胸前的口袋收音。錄完第一段後,老師有幾個咬字不滿意,再錄第二段,因此可以看到影片有兩個稍微不同的角度與背景。等到完成這些事情,已經過了一小時,可見真的構思很久 >_<

晚餐很貪虎的,讓老師請吃迴轉壽司すし,除了藉機討論自己的論文,也好奇的詢問老師平時接受電視台訪問應注意的事項,在短時間內講重點、又不能有語病、注意原意不能被剪接成另一種意思……等,都是有「眉角」的。


貪虎過後,老師繼續電話聯絡下一場【面對阿扁 檢驗馬英九】系列座談會的事,老師說,舉辦這個座談會,要邀請人來主講時,被不少人拒絕過,因為當時的氣氛,很多人擔心會被馬英九清算、工作不保等現實的問題。過程中,他提及打給洪英花法官時,沒有想到她會立即答應參加座談會,讓他有點意外,也很感謝她的相挺

從這個小故事,其實可以發現老師做事的前瞻性、專注與堅持,誠如老師所言「歷史需要比較」、「台灣人要建立自信心」。離錄製影片又過了兩年,這兩年台灣社會不停的在變動,但是老師留下許多值得學習的身教、言教,他就像是一位「實踐願力的牧人」(《台灣神太上真經》第四章「牧人」),是我繼續學習的典範。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送進黑牢的愛心餐》新書介紹

轉載 source: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送進黑牢的愛心餐》新書介紹

書名/送進黑牢的愛心餐-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主編/周淑瑜(贊儀)、張嘉麟(贊郎)
發行/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費邊社文創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9月
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共287頁
ISBN/978-986-90053-9-5

(圖文版權所有)


[張炎憲序][楊緒東序][陳俊峰序][葉柏祥序][編者序]
內容簡介:

從2008年11月阿扁總統被收押後,次年起大地志工們寫信給阿扁總統,幫他加油、打氣,與阿扁以書信真情交流,起初沒人想到會收到阿扁總統的回信,之後 大家更沒想到阿扁被粗暴移監台中監獄後,而與阿扁總統有更密切的關係。原本書信的「精神食糧」,變成每餐實質的「營養口糧」。

去年(2013)4月,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大家長嚴肅的跟志工們討論為阿扁總統備、送餐的事,志工們對這個突如其來的任務雖然內心忐忑,卻也覺得義不容 辭,便接下為阿扁總統準備三餐的任務。這是項繁瑣而長期的任務,單一個人是無法長期處理的,考量許多客觀因素之後,也就捨我其誰的接了下來,誰叫阿扁是個 這麼愛護人民的總統;幸好大地有許多廚藝高超的媽媽們。

大地志工做事向來秉持低調的原則,沒想到即便如此外界仍開始有流言,甚至冒名募款。為了保護辛苦的大地志工與阿扁總統的清白,於是大家長開始要求送、備餐人員寫下心情日記。這下子可把志工們嚇壞,平時大家習慣默默做事,要把心情白紙黑字寫出來,真的拿筆比鍋鏟還重啊!

如今2013年份的送餐日記要出版成書,阿扁總統還關押在黑牢裡,現在繼榮總醫療小組、繼監委之後,中研院士也站出來呼籲讓阿扁總統居家治療,法務部、阿九的「依法行政」還要硬ㄠ到幾時?

精采要目:
一個能用心交陪的人
從吃飯這件「神聖」的事,志工們發現阿扁的真誠與「古意」。阿扁總統為了向備餐志工當面道謝,而請求安排特見;見面時,沒想到阿扁總統竟然能從信的筆跡與 監獄的不接見寄物清單上的簽名認出每個志工,可見阿扁是個非常用心的人。當志工想知道阿扁喜好的口味時,阿扁一直客氣的說他甚麼都好;得知聖山有自製饅 頭,為幫志工省錢,提出不用買麵包只要饅頭就好。為了不辜負志工們的用心,即使重度憂鬱的情況下,他也一口口努力把飯吃完。阿扁是個懂得體恤、知道感恩的 人!

中監─初來乍到
阿扁總統被匆匆移到中監;
關出一身重病後;阿扁總統怕!
無法掌握驗餐後,餐點到達阿扁的過程;志工怕!
沒見過這種非親非故卻天天送餐來的傻瓜;
獄方也怕吧!
於是,不知上到哪一級的「上級規定」,
驗餐全程錄影外竟加上爆笑「雙節棍」!
志工想盡量配合中監規定,
但獄方的規定卻如天邊月娘
初一、十五不一樣,
連科員也說不清。
在互相警戒下,
一開始送餐並不順利……

神來之煮─媽媽牌健康餐
用心的媽媽們,
會隨氣候、
阿扁總統的健康需求、
心境調整菜色。
好幾個媽媽輪著煮餐,
不會「撞菜」嗎?
會,還經常發生,
可是我們不介意。
聽過「心電感應」嗎?
信不信由你!

送餐、備餐志工速寫
「阿扁總統的餐真的是你們自己煮的?」
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多人的疑問。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於是,
「晾」出來吧,
害羞的煮餐志工媽媽們!
喔,送餐志工嘛足感心,
別忘了給志工們按個~讚!

阿扁總統甘巴嗲!
我們疼惜阿扁,
不只因他是疼惜台灣的總統,
更因他是同修、同志與家人,
將來還要攜手共創美好的台灣。
阿扁總統,
吃飽、穿暖,
養好身體,
裝備精神,
為維護對這塊土地的溫柔,
堅強起來!

與扁嫂有約
扁嫂到台中探監,
志工們到高鐵站接送。
因接送而認識這位完全不擺架子的第一夫人
是她鼓勵阿扁為美麗島事件被告辯護,
阿扁因她踏上政途,
她卻因政治車禍,失去健康,
多年後因政治迫害,
她的他回不了家。
每探一次監,
就要花上好幾天恢復元氣。
雖然下半身癱瘓,
但仍開朗樂觀直爽,
像個小太陽,
掃除監舍的陰霾。

沒有阿九哪知阿扁好
國家領導人的國家認同,
影響政策的走向,
差異顯著。
認同台灣的阿扁
以民為念,照護弱勢,
民主、人權優先,
以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為志,
政策裡有著願景。
認同中國的阿九
以血統、權貴為尊,無視民間疾苦,
緊握大權鞏固利益核心。
對中國哈腰擺尾,
在國際上自我隱身,
國家安全自我撤防,
政策利短長空。
無根之民,選擇流亡心態總統,
成了「共慘黨」!

志工心聲
來到台中,就是我們的責任。
阿扁總統
如此境遇怎能袖手旁觀!
透過充滿祝福的溫熱家常菜,
餐餐療養受創與思念的心,
也讓阿扁與外界有知覺的連結;
加上台灣神正氣的護持,
阿扁總統,您不孤單!
信心不惑,耐心等待,
試煉的彼端,
神將賜予您滿杯的祝福,
引領您完成未竟天命。

編後記
這些餐點像有魔法一樣,只要寫個「香」煎XXX、蒜「香」炒XXX……文字跟記憶馬上產生交互作用,激活感官,好像那些香味飄了出來,真的覺得好香,有種 幸福與期待的感覺。午夜編輯時看到這些菜單,家裡又沒存糧,真是折磨!但,說實在這些不過就是家常菜,為甚麼給阿扁的家常菜就是比自家家常菜還誘人?是否 真如志工媽媽們說的,烹調時如有神助,這是有能量的餐點;還是媽媽們備餐時灌注全部的疼惜、關心與感恩,是這強大的心意在散發光熱?據說有海外台人每天要 看完送餐日記才能入睡,相信阿扁總統也能感受到這股光明、溫暖的能量。

推薦序:

楊緒東醫師:
我們認為阿扁在獄中,無法互傳訊息,限制特別多,吃到扁餐,反而是一種「心靈交流」。

張炎憲教授:
同修志工們認為送餐是一種修行,要做就必須堅持做到底,做到阿扁總統釋放為止。每天的送餐日記不是單純個人感受和餐色的紀錄,而是同修們無怨無悔、至情的流露。這份充滿真誠與信仰的力量,穿透層層高牆阻礙,將春天的訊息,傳遞給受難中的阿扁。

陳俊峰醫師:
大地文教基金會的志工們一直以來都深信:雖然現在阿扁總統的身心受到極大的煎熬而產生很大的身體障礙,但將來如果台灣要走上正名、制憲建立新國家時,阿扁 總統肯定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另一方面,阿扁總統也認同台灣神的信仰,成為大地的同修( 道名:贊凡),大地志工更義不容辭的接受備餐、送餐的任務。大地志工們把此事當做是修行的功課,另一方面也讓同樣身為大地同修的阿扁總統知道他並不孤單。
費邊社文創總編輯葉柏祥:
「人間冷暖情為貴,世事滄桑愈堅強」,是我在年少時,聽吳樂天講古時常聽到的兩句話,最近幾年來,卻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無比的感動,我總是覺得世事滄 桑、人間冷暖,幸好有一群阿扁們或台灣媽媽們,把愛心化為行動,這份感情的付出,是我們得以在這無常的世道中堅強起來,昂首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