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大甲溪流域的墾殖與族群-改變,從自我認同開始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南島民族研究中心專題演講系列,邀請「台灣原住民史」專家溫振華教授演講「大甲溪流域的墾殖與族群」,娓娓道來 台灣人在地的故事。

演講mp3


演講簡報檔(溫振華)

(photo source: 溫振華教授演講簡報,大甲溪流域的族群)

「地名充滿了過去的歷史跡痕」,每個地名,都有述說不盡的小故事,大甲溪流域有許多平埔族的「部落」「社」,至今仍是看得出其中的微量證據,今日的「沙鹿區」,原是「沙轆社」,意即拍瀑拉族「勇士」的意思,而在大甲溪流域的族群,因為種種原因而遷徙……

演講中,溫老師談到他的許多夢想,包括經由尋找台灣在地住民的認同,而發響的「從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確定自己是平埔族 」活動,從認同自我到認同土地,關懷生活環境的河川生態……。一連串的夢想,讓人聯想到「城市的遠見—古川町物語」,這個在1993 年獲得日本的故鄉營造大獎的古川町,從河川維護到親水空間搭配、林場管理到木匠的故鄉、光觀發展到地方意識的凝聚都是成功的案例,從一開始想要改變因工業環境而日漸污染的居住環境問題(1960年),到後來的發展,誰會預料到這個小點所擴散的無限蝴蝶效應?

改變,就從自我認同開始~


延伸閱讀:
飛驒古川見學台
古川町~社區總體營造見本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溫振華教授
台灣傳統糖業發展-從台灣看世界蔗糖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