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農委會,到底該做些什麼事呢?
不用提KMT or DPP,中國人一向最以中華文化自豪,陳璸在1702-03年擔任台灣知縣,他如何管理「臺倉積栗之宜」(調節產銷問題)?
中國人,好好學學吧!!
杜正勝老師談古今調節產銷問題mp3
(15:59之後,談現代)
原文附如下:
陳清端公文選目錄/條陳臺灣縣事宜
一、臺倉積粟之宜以時歛散也。倉粟一項,國藏攸關,遇有荒歉,為民生所待濟,系甚重也。第歛之不以其時,則廩藏空虛;散之不以其時,則民生困苦;均非奉 行之善。如每年三、四、七、八等月青黃不接,此宜散倉粟出糶時也。若仍封倉不糶,必致米貴病民,且陳陳相因之粟,大半紅腐浥爛而不可食矣。每年秋成後,於十二、正、二等月,此宜歛粟入倉時也。倘不早徵收,至增價買補,必致倉無餘粟。一旦天行告沴,有欲糶之無可糶、賑之無可賑者矣。是歛之與散不容不為調劑也。矧在臺尤須以時歛散者,重兵雲屯,月米取給,歛不時,庚癸呼矣。數萬戶口,半多寄食在市,散不時,哀鴻嗷矣。且近海地濕,粟易浥爛,阻隔重洋,告糴無所,歛之、散之,必及時乃有濟也。就臺灣一縣言之,每歲除捐積粟外,正供額粟四萬六千有奇,除支給各營月米,每歲尚餘二萬有餘,歲積一歲,是存倉之粟不下十餘萬也。此十餘萬之粟,不及早變通,出陳易新,而坐視浥爛,任聽虧空可乎哉?職以為歲餘粟二萬餘石,應於每歲青黃不接之月,出粟一萬餘石,在市散糶,以濟民急。將開倉日期及糶過數目,按月報明本府稽查,即將賣過銀兩解貯府庫,至冬領回,買新粟補倉。如此則存倉額粟既不虧減,又免浥爛,而倉粟在市,米價亦不至騰貴,一舉而數善備。職以為變通積粟之法,端無過此。案查本年正月內為籲請發糶陳粟等事,蒙憲恩准糶濟民。職遵即開倉,每月定有六期糶賣粟米。至期自朝至暮,男婦老少摩肩累足,牛運車載,晝夜絡繹。若非叨邀憲恩,此數百萬生靈將何所倚,則糶粟濟民,在臺地可謂行之既效者也。不揣冒昧,詳請憲恩,歲以為 常,則民生安而國藏固,海疆末吏且得免賠累之苦,伏惟憲裁。
(糴,音ㄉㄧˋ,買入穀物。糶,音ㄊㄧㄠˋ,出售穀物)
重點就是~
看清朝時的糧倉與人民的關係,可以發現地方政府倉庫與民生的關係。地方官有注意稻穀問題,人民生活較平穩;地方官不理會,市面價格的起跌不穩。再觀察現代,農委會的責任,是調節產銷,不是爭水果一斤多少錢啊!
穀賤傷農,這些農民微薄的收入,要如何生活?在馬政府執政後,物價漲幅快速,民生用品隨便買,都超過只有些許的收入,農委會到底做了什麼?
如果調節產銷問題不是農委會的責任,是誰的責任?而農委會是負責哪些事?
古今對照的分析,也難怪這些高級外省人,會如此痛恨杜正勝老師,只要Google search「杜正勝」,會發現第一頁全是負面新聞,杜老師深深瞭解中國文化,善於比較古代中國與當代的台灣,以發現社會生病問題的所在,而對中國人的“那一套”,杜老師也有獨特的應對之道。
因此,基於毛澤東的一段著名語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中國人的頭號戰犯之一,杜正勝老師加油,叫你第一名!!
P.S.
大推杜正勝老師的《走過關鍵十年》、《臺灣心 臺灣魂》書籍,很有料
延伸閱讀:
杜正勝學經歷
杜正勝 勇於冒險創新的海洋子民
不用提KMT or DPP,中國人一向最以中華文化自豪,陳璸在1702-03年擔任台灣知縣,他如何管理「臺倉積栗之宜」(調節產銷問題)?
中國人,好好學學吧!!
杜正勝老師談古今調節產銷問題mp3
(15:59之後,談現代)
原文附如下:
陳清端公文選目錄/條陳臺灣縣事宜
一、臺倉積粟之宜以時歛散也。倉粟一項,國藏攸關,遇有荒歉,為民生所待濟,系甚重也。第歛之不以其時,則廩藏空虛;散之不以其時,則民生困苦;均非奉 行之善。如每年三、四、七、八等月青黃不接,此宜散倉粟出糶時也。若仍封倉不糶,必致米貴病民,且陳陳相因之粟,大半紅腐浥爛而不可食矣。每年秋成後,於十二、正、二等月,此宜歛粟入倉時也。倘不早徵收,至增價買補,必致倉無餘粟。一旦天行告沴,有欲糶之無可糶、賑之無可賑者矣。是歛之與散不容不為調劑也。矧在臺尤須以時歛散者,重兵雲屯,月米取給,歛不時,庚癸呼矣。數萬戶口,半多寄食在市,散不時,哀鴻嗷矣。且近海地濕,粟易浥爛,阻隔重洋,告糴無所,歛之、散之,必及時乃有濟也。就臺灣一縣言之,每歲除捐積粟外,正供額粟四萬六千有奇,除支給各營月米,每歲尚餘二萬有餘,歲積一歲,是存倉之粟不下十餘萬也。此十餘萬之粟,不及早變通,出陳易新,而坐視浥爛,任聽虧空可乎哉?職以為歲餘粟二萬餘石,應於每歲青黃不接之月,出粟一萬餘石,在市散糶,以濟民急。將開倉日期及糶過數目,按月報明本府稽查,即將賣過銀兩解貯府庫,至冬領回,買新粟補倉。如此則存倉額粟既不虧減,又免浥爛,而倉粟在市,米價亦不至騰貴,一舉而數善備。職以為變通積粟之法,端無過此。案查本年正月內為籲請發糶陳粟等事,蒙憲恩准糶濟民。職遵即開倉,每月定有六期糶賣粟米。至期自朝至暮,男婦老少摩肩累足,牛運車載,晝夜絡繹。若非叨邀憲恩,此數百萬生靈將何所倚,則糶粟濟民,在臺地可謂行之既效者也。不揣冒昧,詳請憲恩,歲以為 常,則民生安而國藏固,海疆末吏且得免賠累之苦,伏惟憲裁。
(糴,音ㄉㄧˋ,買入穀物。糶,音ㄊㄧㄠˋ,出售穀物)
重點就是~
看清朝時的糧倉與人民的關係,可以發現地方政府倉庫與民生的關係。地方官有注意稻穀問題,人民生活較平穩;地方官不理會,市面價格的起跌不穩。再觀察現代,農委會的責任,是調節產銷,不是爭水果一斤多少錢啊!
穀賤傷農,這些農民微薄的收入,要如何生活?在馬政府執政後,物價漲幅快速,民生用品隨便買,都超過只有些許的收入,農委會到底做了什麼?
如果調節產銷問題不是農委會的責任,是誰的責任?而農委會是負責哪些事?
古今對照的分析,也難怪這些高級外省人,會如此痛恨杜正勝老師,只要Google search「杜正勝」,會發現第一頁全是負面新聞,杜老師深深瞭解中國文化,善於比較古代中國與當代的台灣,以發現社會生病問題的所在,而對中國人的“那一套”,杜老師也有獨特的應對之道。
因此,基於毛澤東的一段著名語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中國人的頭號戰犯之一,杜正勝老師加油,叫你第一名!!
P.S.
大推杜正勝老師的《走過關鍵十年》、《臺灣心 臺灣魂》書籍,很有料
延伸閱讀:
杜正勝學經歷
杜正勝 勇於冒險創新的海洋子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