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南台灣踏查手記》:跳脫統治者觀點看19世紀的台灣

(photo source: 認識台灣)

《南台灣踏查手記》一書,記載19世紀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 1830-1899)在台灣的見聞。他之所以重要,除了因1867年來台處理在恆春半島龜仔角(Qunans)社發生船難的「羅發號(Rover)事件」;更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被日本政府聘為顧問,觸及這個台灣議題國際化的重要事件。

李仙得台灣紀行資料的珍貴之處,無非是替台灣留下極為罕見的紀錄史料之外,他擺脫清朝官員或漢人對台灣住民的成見,從第三者的角度記載,也帶給我們不同於漢人心態的19世紀台灣觀察史料。

書中所記載19世紀的台灣,是我最感興趣的部份,分享三點:
1.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
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從清康熙開始才被納入中國管轄版圖,值得注意的事,在此指的管轄範圍並不及全台灣,而是在「番界以西」的範圍。也因此,18世紀初耶穌會教士馮秉正及德瑪諾繪製的台灣地圖,台灣看起來好像只有西半部,而且沒有台灣尾的屏東,原因也在此。清台灣道台吳大廷的聲明信函就寫到「……然羅發號案中之美國人,並非被殺於中國領土或海域,而是化外生番群聚之地,依條約規定,不得要求中國救濟。……」


18世紀初耶穌會教士馮秉正及德瑪諾繪製的台灣地圖
引自《南台灣踏查手記》
李仙得在1870年編輯的台灣地圖,清楚畫出遼闊的「土番地界」
引自《南台灣踏查手記》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牡丹社事件」,之後台灣原住民慘遭清政府「開山撫番」對待。

2.記載台灣住民的關係
當時居住於台灣的平埔族、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關係與影響又是如何?李仙得記載了不只一個地方的平埔族與原住民體態健狀、外貌俊俏,行為勇敢並且樸實有禮,非常信守承諾;他們對於家屋及附近整潔的程度,幾近一塵不染,可以與歐洲的模範農場相比。這與國民政府在教科書上所聲稱的平埔族、原住民是野蠻人,是完全不同的觀察論點。

相對於漢人的不守信用、狡猾與貪心的人格特質,原住民倒不想和漢人有太多的牽扯。客家人居住在平埔族和漢人之間,與平埔族的關係不錯。

3.台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關係
研究台灣原住民起源者,多會提及與「南島語族」有關,甚至與菲律賓巴丹島有親密的關係,這是21世紀人的基本常識。照理說,台灣與日本宮古島極為接近,台灣原住民與薩摩(Satsuma)之間的關連性,卻較少為人討論。不過李仙得倒是注意到,荷蘭人在1622年來到台灣時,就發現平埔族的語言、特徵、習俗與日本人有類似之處。這也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台灣原住民的方向。

PS.
*龜仔角(Qunans)社,打不出「用字左上一撇的字」,用「角」來代替。
*「番界線」區分著清朝所管轄的範圍,以外就不是清朝的領土。
*感謝費邊社分享好書。 


延伸閱讀:

2 則留言:

Makattao Allen 提到...

因為沒看過這個字,也去查了一下。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b/frb/frb02715.htm



字號

B02715

正字

【甪】用-01-06

音讀


ㄌㄨˋ

釋義

一種野獸。字彙.用部:「甪,獸名。」
 同「角」(三)。

「角」之異體。

Aries 提到...

多謝 Allen 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