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大推:杜正勝-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

(photo source: 中研院史語所)


「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主題演講,是教育部長杜正勝在2008年卸任後的演講,重點可分成四部份:首先分析意識形態,接著是地方性與國家的概念,再來是教育的重要性,最後是台灣文化啟蒙運動的急迫性。

我為何推薦這篇長文?因為文章內的每個部份,都是可以繼續研究的有趣議題。不印出來細細閱讀與品嚐,實在可惜。

從扁政府執政的8年不難發現,只要反對黨國民黨對執政黨提出異議的,不管是非對錯,台派總是跟著反對黨隨之起舞「打自己人」;而不論反對黨出了什麼包,國民黨陣線的人總是捍衛到底「把黑布染成白布」。這個性格,其實與台灣人血液裡流著平埔族的基因有關連,杜正勝部長認為,此族群的特色是「濃厚的妥協性格、對外來統治者的奴才心態」。

遠的文獻不說,清朝的郁永河因來台採硫磺而著《裨海遊記》;法國人馮秉正受康熙之任來測量台灣地圖,在台時期的見聞收錄於《方豪六十自定稿》上冊。這些文獻的紀錄,可發現當時台灣的平埔族、漢人、清朝官員彼此間的互動情況,尤其透過非官職人員的記載。這也是杜正勝部長一直強調,教課書若非學習文言文不可,內容必需與台灣有相關,透過以古鑒今的方式,探討台灣今日種種課題。

教育部長杜正勝為何會被大中國意識形態者恨之入骨,可從這篇大眾化的文章讀起。



相關閱讀: 
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下) 
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中)
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上)
主題演講: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


延伸閱讀:
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下)
杜正勝教授談台灣史與教科書(上)
杜正勝:換個角度看台灣的新思維
【杜正勝教授演講】作為國家史的台灣

沒有留言: